投资的分散与平衡之道

来源:转载 2015-06-12 07:18:16 浏览:

来源|雪球

股债平衡兼套利,低估分散不深研。本文为微光破晓-访谈 2015.6 实录。

第一环节:

我最初接触股市是在07年下半年,当时也不知道从何学起。买了一些技术分析和趋势投资的书,读来隐约感觉不对劲儿,但又说不清哪里不对。这个阶段持续到08年上半年,也亏了一些钱。幸运的是,当时我钱很少,于是用最小的资金犯了最大的错误。所以我很同意小熊说的,入市要趁早。一定要趁自己最年轻,最贫穷的时候开始投资,我接触投资是18岁,巴菲特是7岁,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鸿沟,很难追赶。

第一个转折发生在08年中旬,那时在书店偶然看到一本介绍巴菲特的书,读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清醒了,之前读技术分析时那种隐隐有什么不对的感觉一下就消失了。从这个时候起就开始理解了投资的本质是就是做生意。


这个阶段持续到10年初,期间学会了如何给估值,如何分析公司。投资也开始盈利。


第二个阶段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到基金公司工作。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分析公司,也开始写大量长篇的研究报告。这个阶段我对公司的研究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有了新的困惑。


当时写了一篇双汇雨润的深度研究报告,整个报告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查阅资料无数。最后的报告看上去也算漂亮。但写完之后我自己却知道,我了解的只是现状,而了解的现状再多,对于预见未来也都是无意义的。


这样渐渐转入了第三个阶段,形成了“股债平衡兼套利,低估分散不深研”的投资体系。


“单笔投资追求高期望值,整体组合追求大概率下的平均赢”这是我目前理解到的,投资中最核心的部分。


这个进化(有人认为是堕落)实现于2012年,直到今天,我的投资体系没有再发生过大的变化。


从我的角度看,到此就算是内功练成了。2012年一直到今天,我所有的进步都仅存在于“招式”的层面,也就是学会了使用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

问答环节


老师我想问下,是如何做到“单笔投资追求高期望值”?

单笔投资追求高期望值,单就股票层面来说,非常简单:低PE,低PB,高股息率。一个股票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期望值一定是非常高的。如果一个资产包里全是这种股票,那这个包一定是既安全又高效。债券和套利有更复杂的评判标准,这里就不细说了。

但是这样会不会有公司经营不好导致股价下跌的可能性呢?

资产包的思维是这样:买到破产的公司,是成本的一部分。50家公司,3个破产,其它的翻倍,是不是一个极好的结果呢?

那资金比例如何分配?

如果要建资产包的话,资金基本上平均分配在包里的每个股票上吧。
当然,资产配置的更高层面是股债平衡,这个暂时略过。
主要是提醒一下,建资产包跟满仓买股票,不是一回事。

低PE,低PB,高股息率有可供参考的具体值吗?筛除出来后全部都购入?


简单粗暴的说,PB低于0.5,PE低于10,股息率高于5,在港股低估的时候,能买到大量这样的公司。


大蓝筹的估值中枢在香港要更高一些,适当上调即可。

当股市整体低估时,符合条件的股票非常多,这时可以进一步精选。
最简单的办法是,进一步压低估值。比如有很多公司PE都低于10,那就把高于5的全删除,PB,股息率同理。

是否看整体的局势?如果整体高估的话应该找不到这样的标的;那样是不是要对整体的局势进行判断,但是是否是促进股市向好?老师是否有关注其他指标证明股市会向好?


我不知道你说的整体局势是指什么,宏观经济我完全不看,政策我完全不看。行业好坏也完全不看。牛熊是不能预测的。而且当你持有一个估值很低,股息率很高的资产包时,你完全不需要牛市。而且当你持有一个估值很低,股息率很高的资产包时,你完全不需要牛市。

这3个不看是基于以前做深度分析报告作出的吗?就是说觉得不看行业也行,或看了也没用?


是看了也没用。行业的发展,是看不懂的。你们可以试着思考以下问题:银行,互连网,擦鞋,贩毒,这四个行业谁最先消失,最活得最久?

涨多少开始收割呢?


涨到估值不便宜了开始收割,跟涨幅没有必然联系。

巴菲特说自己是75%的格雷厄姆+25%的费雪,如果按这个标准的话,微光如何评价自己的投资体系,也就是说更加倾向于哪位大师的风格?(买香水还是买杂货铺的问题)


我100%倾向格雷厄姆。大家需要注意一个数据,格雷厄姆和施洛斯的投资收益,并不弱于费雪。巴神后期看重公司,那是没有办法。因为低估得特别离谱的公司,往往不是可口可乐这种规模的巨头。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资金量的限制,巴神是愿意买价值1元,价格0.1元的垃圾。还是更愿意买价值10元,价格7元的可乐呢?

老师,分散会导致风险的降低,但是收益也会大大降低啊,很多人的第一桶金都是找到机会,重仓某股来的,毕竟大多数都是资金量不大的小散。


分散真的会导致收益降低吗?你想这样一个问题。分散降低收益,这里隐含了这样一个假设,即:你第一看好的股票,一定好于你第十看好的股票,对不对?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精确,他还是人类吗?

微光老师,过分分散的话,如果要短时间内做操作,会不会手忙脚乱啊?比如,要再瞬间同时减仓。

在我的投资体系中,没有任何情况下需要瞬间减仓的。如果我要加仓或减仓,一个星期的时间差完全可以忽略。

老师,你说的低估(估值低)就是指低pe,低pb,高股息率,还是其他?

还有其他指标,但PEPB股息率是最简单有效的,所以今天主要介绍这个。

低估分散不深研,是说买入估值低估的,分散投资,不深研是什么?

不深研就是不深入研究行业和企业,我现在不仅仅是不深研,而是根本不研。我买了几十只港股,没有一只是看过年报的。

不看年报,那选择买入公司的理由呢?

买入的理由很简单:低PE,低PB,高股息率。

额…那这个策略在A股只能满仓银行了呀?

的确,我在A股的资产配置是以银行为主。但资本是自由的,我们不能把钱禁锢在任何一片土地上,我同时还持港股、B股,股票之外,还有债券以及套利。

老师,公司总有好坏,单从估值和财务数据上来说。而我们以有限的资金量购买更好的标的(至少理论上是)不是更好的选择么?分散的买入,即便某个涨了,对总资金变动也不大,甚至有下跌的,就不赚不赔了。


我研究公司后得出的结论是:1、公司好坏很难判断,恐怕比你们想象的要难得多。2、估值比公司质量更重要。


如果你的资产包里所有股票在硬指标上都是低估的,那正常的情况是,他们绝大部分都会涨,而不是只有一两个涨。

也就是极端点说,不论这个公司的基本面如何,低pepb股息率高即进,可以这么理解么?


可以这么理解。但一定要分散。再低估的公司都可以破产。分散是不深研的基础。企业家,本质上就是全仓持有一家公司的投资者。而且对公司还有控制权。而现实是,他们废寝忘食,累到吐血,还是掌控不了公司的未来。

这个低估是相对的就可以了?


不是,低估值必须是绝对的。


也就是说可能在某个时刻,你找不到低估?无论这个时刻处于牛熊,都不要进入,是这个意思吧?

假设创业板100倍PE,银行30倍PE,那我的选择是持有债券。

KAEL:微光老师你这样分资产包那你的套利仓位是怎么决定仓位占比的?或者怎么决定做不做?

套利跟资产包完全不矛盾,如刚才所说,资产包不是我的全部资产,而是我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套利,我归为债权类资产的一部分。顺便说一下,打新可能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套利。

对,我的意思是有没有一个横向对比的标准比如什么时候减仓资产包多做套利


减资产包的判断很简单,就是当你找到的资产,建不成一个包的时候。
比如现在的A股,我包里只剩银行以及零星的碎股了。

资产包有数量限制?

没有严格的限制,但至少数量要多到可以称之为“包”才行。
我基本上是一个包20只吧,然后可以建不同风格的几个包。

建不同风格的几个包。是指?

我建过好几个包,比如低价包,低PB小市值包等等。但最靠谱的还是低PE,低PB,高股息的包。简称两低一高。所以今天主要介绍这个。

我是小散一枚,没有包怎么办?

30000块钱也可以买十只股票的。不要心疼手续费,分散化在关键时刻会救你的命。


如果是3000的话,买50ETF,那就是一个50只股票的包了。

封基算套利还是资产包?

封基如果不对冲,就是包。有对冲就是套利。

对冲指的是什么?

封基到期套利时,可以用股指期货做对冲。但我一般是不用的。

老师,那我目前买分级基金算不算变相建个包,比如食品b?

建议不要碰B。合同中几乎所有条款都是A欺负B的。长期看,B迟早被A吃光。真想上杠杆,不如买涡轮。

B类每年要给A类6个点以上的固定收益,还要独自承担基金的运营成本。综合算下来每年有10个点左右的成本。而股市平均而言,每年提供不了10%的回报。所以B迟早被A吃光,这是个数学问题。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b类都涨的不错啊?

如果涨的不错就可以买,那有太多东西可以买了。

我问个术层面的:一个包中20只股,如果使用再平衡策略,其中有10只涨到高估需要抛出100%,剩下10只没有变化,这时抛出获利的钱就不再向没变化的10只补仓,那么这个包就不够分散了,这时的操作就是获利的钱转向债券类资产配置了吗?


如果找不到更多合适的股票纳入包中,就转入债权类投资即可,这样也就相当于被动减仓了。

能不能解释一下低价包的原理?

低价包本身就是个投机包,针对的是A股喜欢炒低价股的韭菜们。我只在有大量一元多甚至不到一元的股票时,才建这种包。而且要严格控制资金量。

老师,你说的是港股吧?

港股我还没建过低价包,只在A股建过。A股的投资者水平差,建投机类的包,在A股比在港股安全。

A股木有这么便宜的?

现在没有,我建资产包的时候是有的。顺便说一下,你们现在学会的很多方法,可能要等到几年后才有机会使用。这是正常的,一个人一生,至少会错过一轮牛市,不用遗憾。而如果你一生只错过一轮牛市,那你一定是富人。


微光老师,再请教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清空低价包?

我是在5元股被消灭后,清空低价包的。现在低价包里还有几只碎股,我记得好像有农行。

低价包不包括ST吧?

不包括。

我们学的方法现在适合用在港股,港股市场现在偏低是不?

港股从整体估值上看不算贵。但港股波动巨大,南下的人要有心理准备哟。


微光老师,市销率作为建包依据的话,有什么缺陷?

市销率我基本不看,没有PB,PE直观。

但是老师你觉得涨到多少觉得可以收割了,50%够吗?

收割要看估值,不看涨幅。一个股票从0.1PB涨到0.3PB,有啥可收割的?

比如到30倍PE,跑一波是吧?

我根本不会拿到这么高PE
国外很多股市,20倍PE股市就见顶。
国外很多股市,20倍PE股市就见顶。

但是A股比较奇特呀?

奇特不是投资的理由。

那老师收割的可接受PBpe是多少?

A股这边,基本上PE20,PB3,我就收光了。但中间会有再平衡的时候。

那波动较大的港股呢?


港股烂公司很多,估值波动大,估值中枢低。根据这个特性,我在港股有两套不同的体系。一套对应蓝筹股,一套对应烂股。

蓝筹股PB低于1进场,高于2收割。烂股PB低于0.3进场,高于1收割。

至于什么是烂股,很简单,除了蓝筹都是烂股。至于什么是蓝筹股,也很简单。只要你需要思考它究竟是不是,那它就不是。

林ben:微光老师的资产再平衡有的一般平衡时机会应该如何把握?

再平衡分为股债平衡,和股票内部的平衡。

股债平衡,主要是根据股市的估值,当股市低估时,我把股债比例调到7:3,随着股市上涨,股票的比例越调越低,直到无限逼近于0

股票内部的再平衡,主要说资产包吧,资产包每半年平衡一次即可。每过半年,重新筛选一遍股票。

用债基代替债券可以吗?分级A代替债券可以吗?

债权类资不仅仅包括债券。所有低风险,低波动的,都可以归到这一类。分级A,债基,打新,套利,都算这一类的。股票,涡轮,期货,分级B等等,都属于股权类资产。

FOLLIE初初:问题1,对于没时间、没天赋的投资者,想通过基金投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什么策略是比较好的呢?简单的分配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指数基金是否可行?


简单分配行业板块去买基金是不可行的,需要具备基本的估值能力。比如现在A50,中小板,创业板都有ETF基金,如果都买了,那后两个会非常危险。

具备基本的估值能力,是在股市生存的基础。如果完全不会估值,那建议别碰任何股权类的资产。

问题2:初学投资的人一般没有大局观,股市稍微涨得厉害点就要么手中的股票不敢拿了,要么不敢入场了,如何建立这种大局观?

其实从来就不是大局观的问题,和问题1一样,仍然是估值的问题。一个股票从1元涨到2元,你就想卖,那本质上是因为你不知道它值多少钱。如果你很清楚它值10块,你是肯定不会卖的。

就是说不管买基金还是买股票都需要估值?

对,基金的本质,就是一个资产包。

那基金怎么估值呢?看他资产包里的股票价值?

无论是主动管理型的,还是ETF,都或多或少会持有一些高估的资产。管理型的基金无法分析,因为你看不到持仓。所以买基金还是ETF好。ETF就可以直接看其对应的指数的估值状况了。

通过十年的评级呢?如果评级都是五星,是不是更好一些?

评级我是不看的。因为评级无法剔除运气的因素。如果一个基金由于运气好导致成绩好,那么它的评级同样会很高。而且十年太短了,根本不足以剔除运气因素的干扰。

问题3:还有现在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股市在国家战略层面相当于当年的房地产,所以不管现在股市泡沫有多高,我们都必须去购买这个泡沫,这个说法连吴晓波都是这么说的,还有我的商学院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华尔街见闻》的一些分析文章也是这么说的。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国家战略不需要看。股市只是个平台,平台上是各行各业的公司。长期看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很小的。

我的理解是:国家战略--影响企业--影响股市

国家战略让某些公司死掉,让某些公司繁荣,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你持有的是资产包啊亲。而且你千万不要过于迷恋战略这种东西赫鲁晓夫说要用生产香肠的速度生产洲际导弹,这是国家战略,它有用吗,实现了吗?

Bill:微光老师买房吗?怎么看SOSME的房产,股市再平衡理论?

哈哈,北京的房子50倍市盈率,我是不买的。租房就跟不要钱一样啊。
SOSME的房产情况我不了解,资产动态再平衡的策略,我们是差不多的。

胭脂王:请教一下微光,套利在投资体系中应该占什么地位?如果我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发现了某个短期套利机会,怎么做比较好?我目前的做法是引入低息短期借贷来解决这个问题。

除非在时间上和收益上的确定性都逼近100%,否则我不建议借钱套利。


目前来看,唯一一个可以借钱做的套利,是打新。

小强的野望:目前觉得个股价格普遍偏高,尤其以市盈率,市净率为选股标准的方法感觉不太适用(银行除外),后续如何进行投资标的的选取(不算港股,涡轮的话)。主要是感觉目前个人投资方向跑偏了,正股不敢进,天天玩分级。

目前A便宜的东西确实主要就是银行了。如果一个人只做A股的话,那他现在的仓位较轻,主要做分级,是没什么错的。但还是要重复一下,资本是自由的,将资本禁锢在某一片土地上,是对资本的不尊重。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