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微信之父张小龙在腾讯微博上发表了他的第5187条微博,也是他在腾讯的最后一条原创微博--"连沙特阿拉伯人都在狂用微信。微信在多个地区SNS类下载第一了"。微信之父对这个注册帐户5.4亿、日均活跃用户8100万的世界关上了门,门上只留下了一句亘古不变的签名档--"我所说的,都是错的。"而两年后,腾讯内部曝出已经撤掉了腾讯微博事业部,并且不再做更新,只维持其基本运转,这将意味着腾讯内部战略的在一次调整。
此次腾讯撤掉事业部有着这样几个变化:
1,腾讯微博产品技术全部先被安排到网媒产品部,部分研发人员初定去做腾讯视频的客厅项目。(产品技术分配尚未确定)
2,微视成立事业部,人员处在变动之中,腾讯微博事业部的骨干大多已被调走。
3,微博只维持基本运营,不再做新产品开发。
而此前在7月初联系微视采访时,注意到负责人为邢宏宇,而这位管理人员此前是腾讯微博事业部负责人,由此便可见一些端倪。
回顾腾讯微博发展的这四年来,颇为曲折。2010年,腾讯微博正式上线,从初创时的目标定位不清晰,腾讯事业部的大佬们经过痛苦而缓慢的发展,在终于步上正轨之时却跳出来了一只拦路虎。面对强劲的对手,新浪微博,腾讯想尽办法做推广,一边签刘翔签徐静蕾签韩寒、一边联手草根站长搞V5推推、一边放姑娘出去拉政务微博、一边在县城搞地毯式推广。
然而经过几次大的变动和改革之后,腾讯微博就一直不温不火,活跃度一直处于下降的情况,而且并没有形成类似于新浪微博的众多企业入驻,微博流量一直下降,影响力更是大不如前。在2013年一季度财报中,腾讯微博的日均活跃账户已经从8700万的最高点下降为8100万,对其描述也寥寥数语带过。而它的好基友、腾讯帝国的另一个末日产品"朋友网"已经不再出现在官方财报中,因为朋友网已经不再运营。
一方面是外部市场新浪这个强劲对手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是腾讯内部资源的调整。在微信上线之后,成为越来越大的平台,在很多功能上也逐渐替代了微博。马化腾曾在公司年会中表态,称微博是个重要业务,但要让位于微信。微博运营部门人心思变,连腾讯网内部工作人员都早已冷漠了微博大号运营,全力投入到微信公众账号的维护当中。
很显然腾讯放了更多的精力在微信上,开放公众号和企业级服务入口,与京东合作等一系列举动,都意味着微信会有更大的发展。而随着微信平台进一步的扩展,也必然挤压微博的流量,容易形成一种内部恶性竞争,消耗内部资源。毕竟网民只会在腾讯的产品中使用一款产品作为主要载体,而不是同时使用多款功能下相近的产品,QQ也曾被指出因为微信而流量在减少。
四年了,虽然从未追上竞争对手,但这款卡位产品的使命终于趋近结束。其实腾讯放弃微博是迟早的事情,一个产品是以用户而为存在目的的,如果用户一直在流失,那么这个产品维持下去的意义又是什么?而在钛媒编辑看来,微信比微博更能够承载着腾讯的大平台梦,所以腾讯微博的消失,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钛媒体】
“腾讯内部人士透露,腾讯微博事业部已被撤销。腾讯微博不再做新功能,只维持基本的运营。而多个消息人士则表示,腾讯微博早已被战略性放弃,只是现在才正式宣布。”的确,整整一年前,虎嗅作者伯通便写了本文。当时这句非正式的“再见”之语正式成为腾讯官方说不出口的道别。
旧文:
腾讯微博,再见!
Kaka,腾讯微博事业部产品中心总监。在某次现场演讲中,作为“接生婆”之一,他是这样描述腾讯微博诞生历程的:“领导把我、和菜头叫过去,说你们做个微博,功能不复杂,能让网友聊天就行。”
显然,“领导”在彼时根本不明白微博是什么,以至于2010整整一年,腾讯内部都在流传着某位创始元老、C×O痛心道疾首的声音:“战略判断失误”。
自2013年始,众多自媒体作者借助梳理微博本质脱颖而出。比如阑夕的《用户活跃度下降40%!七问新浪微博》、潘越飞的《暗黑微博史:一个已离场的草根微博大号回忆录》等,微博诞生三年后,其“媒体”的本质终于被板上钉钉。其实身处采编一线的媒体人早以实践这个理念,比如在新京报的采编中心,编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打开电脑后先刷一遍微博,才算安心。
但彼时的腾讯似乎并没这么想,从“对话”这个人神共愤的功能被一次次挑战又一次次奇迹般存活下来,就能看出腾讯微博的原始基因,更像是个网页版QQ群。直到宜黄自焚、直到“李刚门”、直到“上访不如上网”的口号震耳欲聋之后,一个不容置疑的声音突然开始回响在B4网媒事业部的上空:“必须扼制新浪微博影响力继续上升的势头”。
于是在2010年年底时,腾讯网发布规定,要求全员上阵,在腾讯微博上发表高质量原创内容,并对精彩微博进行传播,每天10条。时至今日,你依然可以在腾讯微博#高质量转播#这个话题下,看到那段时间各个频道编辑的恶搞与吐槽。无独有偶,在2011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这样表态——“我们有很强大的编辑团队,不但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内容,还可以提高腾讯微博平台产品的质量”。
总有热爱饭否的“老人”说,如果和菜头不走,腾讯微博就不会如何如何。其实,腾讯微博的使命,早在上线前就已被定位为“门户网站的标准功能”,更深一层的逻辑,就是“卡位产品”,那并不是在北分17层常年视频会议的lecter he所能决定的。
于是,那个原本精简的腾讯微博,先后被一堆勋章和推广模块吃掉了大量内存,在失去了身段轻巧的优势后,又一次次的上线“精简版”、“体验版”;于是,一边签刘翔签徐静蕾签韩寒、一边联手草根站长搞V5推推、一边放姑娘出去拉政务微博、一边在县城搞地毯式推广;于是,伴随着大量招安、安插入各个管理岗位的传统媒体人和新聘的研发、运营、市场人员的到来,腾讯总员工数也突破了两万,为“卡位”可谓下尽血本——正如Pony所言“这两年微博竞争还是白热化的……如果做不好,不投入做的话,未来绝对要吃大亏。所以大家都不计成本,我们投几千万广告,新浪投几千万广告进行拼杀。”
幸运的是,它的竞争对手也没想明白如何定位、如何盈利,而且曹会计更急着回本。这场公司VS事业部的战争,最终以双双嵌入淘宝广告告终。
告终了?告终了。至少腾讯是这么认为的。
2010年财报中,腾讯是这样说的——“我们已着手进行新阶段的投资活动,为未来发展奠下基础。其中之一的新举措是腾讯微博……其就我们的整体策略而言已成为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
2011年财报中,腾讯是这样说的——“腾讯微博在2011年取得大幅增长……成为中国最大的微博。腾讯微博已做好准备抓住未来的商机。”
然而,到了2012年——“腾讯在这一年聚焦于移动互联网……随着中国微博用户增速减缓,我们正寻求腾讯微博与微信的整合点,以彰显我们的特色。”
在2013年一季度财报中,腾讯微博的日均活跃账户已经从8700万的最高点下降为8100万,对其描述也寥寥数语带过。而它的好基友、腾讯帝国的另一个末日产品“朋友网”已经不再出现在官方财报中,因为朋友网已经不再迭代。

三年了,虽然从未追上竞争对手,但这款卡位产品的使命终于趋近结束。Pony在公司年会中表态,称微博是个重要业务,但要让位于微信。微博运营部门人心思变,连腾讯网内部工作人员都早已冷漠了微博大号运营,全力投入到微信公众账号的维护当中。曾经在业界年会门口扎堆摆放的“腾讯微博”展台,也不知从何时起,悄悄换成了“腾讯电脑管家”。
话说回来,微博之战打了三年,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还是QQ空间,不是吗?
——
2010年3月22日,腾讯微博正式上线第一天。
张小龙对和菜头说:apple给人启发还是挺大,这是个满足最简单人性的时代。以“@”为代表的邮件极不人性,我们在构思解放用户。
和菜头对张小龙说:太笨重,复杂,且跟不上手机的潮流。很羡慕你,做对了,然后一直下去,越深越美。
张小龙对和菜头说:不管怎样,试试才知道,不试永远不知道。【虎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