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全媒派”推荐)
2014年3月13日凌晨3时24分,华尔街见闻官网发出了这一天的第一条新闻。截止至当天下午4时,该网站一共更新了10篇文章。除去一条关于马航客机失联的滚动报道,华尔街见闻官网平均每个小时发出0.625条新闻,前者的累计点击数达到了32.4万次。其余9篇文章中,点击数最高达到1.8万次,内容是此次牵动国人心弦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的最新报道。点击率次之的是1.4万次,内容关于当日的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从人人博客到新媒体平台
最初,华尔街见闻是一个人人博客,创建于2010年11月。现任华尔街见闻CEO的吴晓鹏先生,当时是《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驻纽约记者,负责报道美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做了四年半记者以后,他发现,“在美国发生的很多事情会对中国的投资者产生影响,但是这些新闻在中国没有报道,没有人知道。或者报道几乎是一个被忽略的东西,也没有人重视这个东西,但它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把全球至关重要的经济和金融资讯传回国内,吴晓鹏建立了华尔街见闻。
将近三年半过去了,华尔街见闻如今发展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财经新媒体,拥有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微信号和苹果商店App四个发布平台。全职内容生产团队30余人,技术人员12人。在一些诸如网易云阅读、ZAKER和坚果等第三方订阅平台上,华尔街见闻拥有500万订户。
2013年媒体微博影响力排行版出炉时,华尔街见闻未在其列。吴晓鹏把他们的指数放进排行榜里,一对比,发现它能排在前三、前五名。“就是说我们跟这个国内的主流的财经媒体(相比),我们跟他们的影响力是相当的。”吴晓鹏说。
在微信公众号方面,华尔街见闻表现更佳。今年三月中旬,华尔街见闻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接近30万,日活跃用户大概10万。在人民网舆情频道三月初公布的该网首届“最具影响力财经微信公众号评选榜单”上,华尔街见闻位列第一。吴晓鹏认为,排名第一的华尔街见闻的数据,“其实可能是它们(指其他财经微信公众号)的很多倍”。
最开始我们做的很多东西,其他地方没有
华尔街见闻的用户读者多来自中资金融机构、海外金融机构和政府。当被问及它何以能吸引到如此多的专业读者,吴晓鹏说:“我们定位的(读者)是一个投资者,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金融机构服务的很多用户都是投资者,那么他们也要服务这样一个群体。有时候他们会直接用(我们的内容),有时候他们就是消化了之后,把这个加工一下,然后给他们的用户。最开始我们做的很多东西,其他地方没有,只有我们在做。”
从传统媒体人到财经新媒体创业者,吴晓鹏感受迥异。四年半间,他在21的网站上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却并没有看到任何人给他留下一条评论。他收不到读者的反馈。“我其实不知道我是在为谁服务,不知道谁在看我的东西。”吴晓鹏说。而现在,在华尔街见闻建立的各种新媒体平台上,他和团队成员则能够直接收到用户读者的反馈:“这个是我们比较重视的。我觉得这个是我们一切东西的出发点,就是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
在传统媒体待了七年的吴晓鹏认为,传统媒体“缺乏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很多时候都在猜我们的用户可能是谁,(但是)我们没有去寻找这些答案,然后后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就更谈不上了。”
站在用户的核心立场上,去满足这些需求
吴晓鹏这样期待华尔街见闻的编辑:不要站在一个编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而要站在一个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的角度,来思考自己需要什么,什么东西会对自己产生影响。“我觉得我们是站在核心用户的立场上,我们在想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我们就去满足这些需求。”
“因为我们理解我们自己做的内容,所以我们能够做一些其他人他不会去做的事情。很多财经网站上转载的内容比较多嘛。我们自己做东西出来会很辛苦,很累,但是我觉得最终应该也是有回报的。”吴晓鹏对记者说。
“回报”来得很快。除了各个新媒体平台上飞速增长的粉丝数,及其增长过程中积攒起来的良好口碑,华尔街新闻于创办的第三年,拿到了平安创投的投资。吴晓鹏曾问过平安创投为何投资他们公司。得到他们回答以后,他认为平安创投的“逻辑比较简单”:
“一个就是,它看到我们的用户群质量很高。然后第二个,它觉得我们在财经类媒体里面,我们的用户数已经很大了。特别在很多新的媒体上,在新的平台上,我们比很多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的用户量都要大。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增长速度还可以,基本上每年都有个5倍以上的增长。”
2014年春节前两天,华尔街见闻在苹果商店推出他们的App。吴晓鹏是该App的产品经理。在此之前,他每天与团队里的记者和编辑沟通得最多,和他们讨论标题、导语如何写,文章结构如何设计。
现在,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产品上,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接触的是产品经理、程序员、设计师,跟他们讨论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毕竟我是一个新手,那我早期会借鉴得比较多,会研究看很多东西。我可能要做一个产品,要看100个产品才能做到。然后我才能思考我们要怎么做。”
“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是华尔街见闻团队的愿景。目前中国正在构建金融市场,需要学习或模仿海外,而建构一个好的金融市场,需要市场参与者以及他们的基础知识储备。“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里面,(华尔街见闻)就是要让中国知道海外的市场是怎么运转的。我觉得我们(在他们)的金融启蒙的过程中,也可以发挥作用。”吴晓鹏说道。
他还希望华尔街见闻能够做到像FT和《纽约时报》一样,“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用全球最高的新闻标准,来生产自己的内容”。同时,他也期待有很好的互联网产品能够提供给用户,满足投资者的其他需求。
采访的最后,记者询问吴晓鹏是否能够给未来的新媒体人提供一些运营新媒体的经验。吴晓鹏说自己“其实没有太多的经验”,但仍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刚才也说了很多次嘛,你还是得创造价值喽。就是说,基本上(你)思考问题的角度,你为用户创造了价值,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以这个为出发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