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快速评论

中金三季报净利增130%,券业“金融桥梁”这样炼成

来源: 浏览: 2025-10-31 18:05:38
10月29日,头部券商中金公司交出了一份堪称“炸裂”的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营收207.61亿元,同比增长54.36%;归母净利润65.6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9.75%,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尤其第三季度,营收79.33亿元,净利润22.36亿元,同比飙升254.93%。这组增速,在已披露三季报的头部券商中一马当先,让市场看到了券商板块久违的...

10月29日,头部券商中金公司交出了一份堪称“炸裂”的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营收207.61亿元,同比增长54.36%;归母净利润65.6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9.75%,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尤其第三季度,营收79.33亿元,净利润22.36亿元,同比飙升254.93%。这组增速,在已披露三季报的头部券商中一马当先,让市场看到了券商板块久违的业绩弹性。

业绩猛增,动力从何而来?中金公司给出的解释很直接:主要得益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以及持有和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产生的收益净额上升。

说白了,就是市场活跃了,一方面客户交易、企业融资需求上来了,佣金和承销费收得多了;另一方面,自家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操作也赚钱了。这种“双轮驱动”的爆发,恰恰印证了中金作为头部券商,在市场回暖周期中强大的盈利修复能力。

不过,若深究其肌理,中金这份财报的含金量,更在于其业务结构的“纯正”。在券商行业,投行业务历来被视为“皇冠”,它集“高精尖”的专业壁垒、“轻资本”的盈利模式与“入口级”的战略价值于一身,是连接资本与实体的关键桥梁。中金公司,无疑是中国券商中的“投行王者”。

据Wind统计,中金公司投行在多项细分领域保持第一,包括中资企业全球股本融资、中资企业全球IPO融资均排名第一;A股IPO承销市场排名第一;港股IPO承销规模排名第一;港股再融资承销规模排名中资券商第一;中国并购市场已公告交易规模排名中资券商第一。

三季报显示,中金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3.01亿元,其中来自投资银行业务的手续费净收入就高达29.40亿元,占比约28.5%。这个结构比例极具标志性。作为对比,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同期投行业务收入虽然绝对值更高(36.89亿元),但其在手续费收入中的占比约为15%。若从中金母公司层面看,其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81%,是其最赚钱的服务类业务线条。这充分说明,投行不仅是中金的金字招牌,更是其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与压舱石。

那么,这座“金融桥梁”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光有报表数字还不够,还得看它具体焊接了哪些关键节点。

首先,是连接资本与大国重器的“主动脉”。 今年,中金护航年内A股最大IPO华电新能成功上市,成为全面注册制后首单百亿级主板项目。在港股,它深度参与的宁德时代IPO是2023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并成功引入超十家主权基金,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按下加速键。这些标杆项目,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能源革命、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脉络上。

其次,是贯通中国与全球市场的“跨海大桥”。 中金的国际化是其鲜明标签。上半年,其境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突破三成,稳居上市券商榜首。它成功推动佳鑫国际实现全球首例港哈两地同步上市,并助力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发行中亚首单离岸人民币债券,并成功在迪拜设立分支机构,将服务网络深入中东。这些项目远超传统通道业务,是在系统性地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的金融基础设施。

再者,是连接金融资源与科技创新的“毛细血管”。 在科技金融领域,中金已累计保荐50余家科创板企业,融资规模超2000亿元。它创新提出“产业投行”模式,打破了过去只看资产和规模的传统思路,通过精准识别企业“科创成色”,将资金导向半导体、AI等关键环节。同时,“中金金禾”等普惠服务方案已触达超6600家专精特新企业,让金融活水深入产业末梢。

回过头看,中金公司三季报的亮眼,绝不仅仅是市场Beta的周期性反弹。其背后,是这家头部券商凭借其顶级的专业能力、深刻的产业理解和无出其右的全球化布局,将自己深深嵌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当券业从“通道提供者”全面转向“价值共创者”,中金的这份三季报,或许正为我们勾勒出未来一流投行应有的模样。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推荐用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