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快速评论

正式投产!百年老字号驶入快车道 广药旗下12个老字号齐齐“焕新”

浏览: 2023-02-24 11:11:55
不仅让白云山中一药业这一拥有逾360年历史的中药“活化石”焕发新活力,也意味着其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铿锵有力的一步。

两条数字化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工艺流畅、运转高效,三台机械臂装箱、扫码、码垛毫厘不差、一气呵成,智能立体仓库转运繁忙而又井然有序,地下负一层的水蓄冷系统管网密布、运行平稳......

至此,广药集团旗下中华老字号企业——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山中一药业)这一投资两个多亿,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三期工程,终于开始正式投产运营,不仅让这一拥有逾360年历史的中药“活化石”焕发新活力,也意味着白云山中一药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铿锵有力的一步。

图片1.png

△白云山中一药业俯瞰图

拥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字号如何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生,是一直以来困扰众多中华老字号的难题。为此,广药集团在业内首倡“时尚中药”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不仅是白云山中一药业,旗下多个老字号品牌积极谋求转型之路,持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产品进行开发,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品牌底蕴相互融合,让广药集团旗下中一、奇星、陈李济、王老吉等多个逾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智能制造赋能

“活化石”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随着工业社会发展从机械化、电气化向自动化,再向智能化的方向逐步演变,全球工业发展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鼓励制药企业转型升级,以期实现生物制药行业的智能制造。

如今,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应用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制药企业转型进入实质阶段。如何开启制药行业的智能制造,进一步节约成本创造更加丰厚的回报,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经过设备、工艺、质量等技术部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联合攻关,白云山中一药业打造的两条智能化包装生产线已正式投入生产使用。

智能化改造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降本增效。白云山中一药业打造的两条智能化包装生产线将生产制造与工程系统、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等相结合,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构建高效节能、管控严格的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工厂,顺利实现了滋肾育胎丸、华佗再造丸等丸剂产品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包装生产。与传统的丸剂包装生产线相比,新型的智能包装生产线设备产能提高了148%,人力成本降低74%,人均效率提高289%,成功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跨越式发展。

图片2.png

△滋肾育胎丸智能生产线

图片3.png

△自动化丸剂包装条形生产线

药品关乎人民的生命健康,新型的智能包装生产线让产能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保障了药品的高质量。在内包装过程中精准调控产品装量,白云山中一药业采用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剔除每袋不合格物料,确保流入下工序的药品质量100%合格。利用视觉识别、照相检测等科技手段对装袋、三印、打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主动识别缺陷产品并及时剔除。整条生产线多达8个剔除工位,14个关键质量检测工位,采用定期自动取样和手动取样两种模式,可以及时、全面的进行质量监测与产品追踪。

生产线之外,具备极高信息化、自动化及时效性水平的智能化仓储系统,一方面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省80%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又能有效杜绝人工操作引起差错、混淆的质量风险。同时,生产端自动对接仓储端,省掉了码垛和暂存的空间,节省了超过500㎡的生产场地。

图片4.png

△装箱码垛机器人

能耗方面,白云山中一药业三期工程中的高效水蓄冷工程,全面应用后能降低能耗30%,大大降低空调系统运行的能耗及成本,切实践行“双碳”战略。

传统中医药是一个宝库,但时代在不断变化,中医药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要创新。比如青蒿素,就是传统中医药与时俱进的典型例子。在“时尚中药”战略下,让老字号们“潮”起来,仅靠营销是不够的,还要靠技术赋能。

广药集团副总经理、白云山中一奇星药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春波表示,三期工程综合车间集成了诸多智能化的项目,很多先进技术首次在中成药领域落地使用,是行业里先行先试的典范。构建起了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控制更优、操作人员更少、生产能耗更低的现代化中药生产模式。他深信,智能化生产与“老字号”的跨界融合,必定能顺应消费升级的时代潮流,促进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张春波董事长还表示,下一步,白云山中一药业将根据广药集团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继续全面提升云埔厂区的智能化水平,包括中成药生产制剂工序流程的智能化和整个厂区运输物流的智能化、无人化,动力系统管理智能化,朝着打造中药行业“智能工厂标杆”的目标迈进。

古树发新枝

12个老字号纷纷“焕新”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百年老字号“焕新”,不只是发生在白云山中一药业身上。一直以来,广药集团始终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积极推动旗下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尤其是推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发展,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目前,包括白云山中一药业在内,广药集团旗下的12家中华老字号都走上了“焕新”之路。

图片5.png

△广药集团旗下的中华老字号

今年2月8日,广州发布《广州国企老字号白皮书》,26个广州市国属百年老字号品牌,广药集团就拥有10个。而同步发布的广州国企老字号活力品牌30强榜单,广药集团旗下有9家老字号入选榜单,分别是:陈李济、王老吉、采芝林、何济公、健民医药、星群、中一、敬修堂、潘高寿。

其中陈李济历史最悠久,成立至今已有421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是我国中药行业现存最老的老字号,被誉为“世界最长寿药厂”。

年龄虽“老”,但陈李济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并重、与时俱进,擦亮老字号金招牌,以老字号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文化自信。一方面,陈李济坚持“古方正药”的制药观,还原古法古方,恢复“传帮带”的“师带徒”模式,带领青年技术人才成长。另一方面,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产业迈向现代化。多年来,陈李济已发展出“大南药+大健康”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通过积极研发新药、开拓大健康产业,不断丰富老字号文化的内涵。

陈李济还积极创新“文旅融合”新模式,在自筹建成的华南地区首个中药行业博物馆——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基础上,增建中药种植园、杨殷事迹陈列馆,打造成“陈李济中药文化园”,打造岭南中医药文化名片。

图片6.png

△拥有四百余年历史的陈李济

此外,广药集团还创造性地实施“双品牌”战略,将全国知名品牌“白云山”与旗下老字号品牌相结合,打造了“白云山陈李济”“白云山敬修堂”等品牌,促进品牌、产品迅速打开全国市场。

传统中医药之外,广药集团还瞄准了中医药蓝海,在“时尚中药”的发展理念下,持续探索将中医药发展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结合的可能性。通过用最先进的科研技术,用现下最流行的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市场推广模式,打造当下普罗大众最需要的健康产品。

广药旗下另一知名中华老字号王老吉就是典型代表。近年来,在中医药“治未病”“药食同源”理念的基础上,王老吉又融入时尚、健康理念,打造了王老吉、刺柠吉、荔小吉“吉祥三宝”。

在“时尚中药”战略引领下,2021年、2022年,广药集团连续两次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分别为468名和467名,呈稳步上升趋势。

结语

2023年,是全力拼经济的一年。今年年初,国务院就释放出稳增长的重磅信号,随后全国多个省份纷纷响应,对新一年经济工作划重点、发“强”音。广东作为我国GDP第一大省,在“全力以赴拼经济”上更是当仁不让。1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规模超2.5万人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省内21个地级及以上市的市委书记悉数立下“军令状”。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表示,该市计划2023年GDP突破3万亿元,增长6%以上。

作为为广州GDP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千亿级国企,广药集团肩负重任。会上,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

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强科技创新,以数字化为抓手,实现规模效益两位数高质量增长。

并将2023年的发展主题定位为“双效提升年”,全力提升企业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力争实现双位数高质量增长。

如今,白云山中一药业三期工程的正式投产,在智能化生产与“老字号”的跨界融合下,必定能顺应消费升级的时代潮流,促进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助力白云山中一药业及广药集团驶入快车道,实现高质量增长。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推荐用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