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回到第一梯队!酷派这牛皮吹得有点大
酷派“诈尸”了?许久没有新动态的“手机老将”酷派,最近突然放出重磅消息,引起行业内外的注意。
据《读创》10月14日报道,酷派集团董事长兼CEO陈家俊表示,将建立一个“新酷派”,目标是在三年内重返国内手机品牌的第一梯队。
如此豪言壮语,不少网友的关注点却在另一个方面:原来酷派还在吗?
事实上,曾经在中国智能手机发展早期声名鹊起的“中华酷联”,除华为之外的三个成员,在近几年均逐渐消失在公众视线里。在小米、OPPO、VIVO等第一梯队,以及魅族、一加、锤子等第二梯队手机品牌的竞争下,酷派、联想、中兴三个品牌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甚至酷派已经“查无此人”的地步。
而今年以来,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酷派,频频出现新动作。酷派难道真的要“复活”了?
挖角小米四名高管,
其中秦涛早已认购酷派股份
10月12日,酷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董事长兼CEO陈家俊表示,要在三年时间,重回第一梯队。他认为,如今智能手机硬件迭代放缓等变化,让酷派看到了新机会。
而在此前不久的10月9日,酷派集团发布公告,委任四名高级管理人员:自 2021 年 10 月8 日起,秦涛获委任为酷派集团高级副总裁,胡行、李宇靖和司马云瑞同获委任为酷派集团副总裁,职务涉及运用、销售、硬件、互联网中心等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名高级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并且此前都曾在小米担任职务。
其中,李宇靖被业内人称为“小金刚之父”,曾操刀过“红米小金刚”Note 7 和 Note 8 系列,全球销售量突破1亿台。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酷派引进多位前友商高管,意在发力国内手机市场。
另外,深蓝财经发现,秦涛的名字在酷派2021年中报时就已经出现。财报显示,秦涛持有酷派904,128,472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8.37%。其中秦涛通过全资控股的Allove Group Limited持有772,500,000股股份,55,452,000股股份为直接持有。另外财报的附注还透露,秦涛在2014年5月23日采纳购股权计划,涉及相关股份数目为70,000,000股已经调整为76,176,472股。
△秦涛持有酷派股份情况 截图来自:2021年酷派中报
从公布的工作履历来看,秦涛在2009年6月至2016年9月,创办中华万年历;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小米工作。
而在酷派10月4日最新的公告中,秦涛的名字突然变为“秦先生”,被一笔带过,而其他个人股东,均是以全名出现。而“秦先生”也通过其全资实控的公司Allove Group,参与了此次增资认购。
△酷派最新增资股份认购详情 截图来自:酷派10月4日公告
如果说在入职酷派时发朋友圈感谢小米的李宇靖与小米是和平分手,那么秦涛可能就是不和平的例子了。
除了创办中华万年历之外,网上关于秦涛搜索最多的还是郑州大学招聘事件。2017年,秦涛在郑州大学的小米招聘宣讲会上发表歧视日语专业学生的言论,引起网友热议,还因此被小米内部通报批评。
对于秦涛离职小米的原因,网上曾流传出一个秦涛朋友圈的截图,称自己是“被离职”的,离开小米后,秦涛就去了IQOO,并表示“预计最多一年,IQOO的份额会反超小米”。并且在2020年6月,已经离职的秦涛还曾发朋友圈公开diss卢伟冰,称卢伟冰错误预判了5G趋势,脱离市场需求搞高端,造成k30系列今天巨亏。并表示,未来决定市场份额的关键在千元机市场,今日小米操盘手们如此之傲慢,并没有意识到市场正在发生惊天巨变。
如今秦涛入股以及入职于红米定位重复的酷派,莫不是上演“复仇者”?
领投8.33亿,
SIG为什么会选择酷派?
除四位小米高管加入之外,酷派在最近还获得一笔增资,主要来自投资过字节跳动、威马汽车、喜马拉雅、一条等公司的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10月4日晚间,酷派集团发布公告称,已签署8.33亿港元股份认购协议,此次融资由SIG领投、宏晖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与个人跟投。其中,SIG不仅认购了8亿新股,还认购了8亿认股权证。
而在随后被任命为酷派高级副总裁的秦涛,也通过其全资实控的公司Allove Group参与了此次增资认购。
△酷派最新增资股份认购详情 截图来自:酷派10月4日公告
SIG作为国内知名投资机构,一直以眼光毒辣、有远见而著称。从2005年进入中国以来,SIG已在华投资了超过350家公司,总投资金额超过35亿美金,其中70多家公司已经通过上市或并购实现退出。其中,SIG在2012年以100万美元成为字节跳动股东的案例,被业内认为是中国创投20年历史中,最赚钱的案子。
△SIG官网首页
在2020年时,就有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称,SIG拥有字节跳动约15%的股份,是字节跳动最大的投资者。据数据公司PitchBook的数据显示,2020年早些时候,通过多次对于字节跳动股票的隐秘交易,海纳集团的股份价值可能超过150亿美元。
据SIG官网显示,其投资理念主要是投资价值洼地,“我们无法预测哪里有价值洼地,但出现洼地的地方,我们会出现”“是我们选择了快速生成的的洼地,也是新崛起的力量选择了我们”。换而言之,以一般观点来看,SIG此次大手笔投资酷派,或许可以理解为,SIG认为酷派是一个新的价值洼地。
但如今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第一梯队的格局已经多年未发生改变,目前仅一款手机在售且销量不高的酷派,似乎看不出来有成为“新的价值洼地”的潜力。
那SIG大手笔投资是冲谁去的?小米的前四名高管中,除了有股份的秦涛,另外三人又为何会选择加入酷派?相较酷派,在低端手机市场中,他们分明还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从第一梯队到“查无此人”
贾跃亭要负很大责任
成立于1993年的酷派,深耕手机业务多年,曾经十分辉煌,2004年酷派生产出第一部GSM手机。2007年推出全球一款双模双待手机。靠着与运营商深度绑定,2013年,酷派手机的市场份额进入国内前三、全球前七。2014年率先推出中国市场千元4G手机,酷派在当时超越苹果、三星,斩获了当年H1全球TD模式4G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而酷派的衰败也是从2014年开始的。首先,市场方面,小米、华为从2014年开始不断降低其低端智能手机的价格,其中华为荣耀的价格最低的已经跌破600元大关,定位低端市场的酷派面临更多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此外,随着2015年开始“提速降费”政策的提出,国内运营商大幅下降补贴,再加上受到乐视的影响,酷派的出货量逐渐下滑。2015年,酷派手机的出货量为3800万台,2016年销量缩水至1500万台,销量快速缩水。
运营商降低补贴的消息其实在2014年时就已经传出,酷派也是在此时寻求自救。2014年底,360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奇酷,生产互联网手机。2015年6月,乐视收购酷派股权一度引发“三角恋风波”:360认为酷派违反了协议,而据媒体报道,但是酷派大股东希望套现退出,但但是360因为筹划从美股退市,并没有资金全盘收购,酷派只能另寻买家。
随着2015年和2016年两次收购酷派股份,乐视最终成为酷派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8.78%,但之后乐视因资金问题深陷泥潭,连带的也导致酷派受到拖累。除了导致酷派管理混乱之外,因为乐视的缘故,酷派在银行的贷款变得艰难,从2017年开始,多家银行对酷派实行“只换不贷”。同时,酷派还一度被多家银行起诉,追讨资金合计2.4亿元。直到2018年现任董事长陈家俊背后的京基集团接盘,酷派才终于摆脱乐视的阴影。
这位“京基二公子”究竟能否带领酷派重回巅峰?这是陈家俊掌控酷派之后外界的疑问。
2019年陈家俊首次以酷派集团董事长身份亮相时曾发布一则公开信,表示将发布26周年手机,企图以5G切口,再度进入消费者的视线中。但是酷派的种种举措,始终都没有砸出什么水花。
此外,因为酷派手中拥有许多土地资源,外界一直存在京基集团收购酷派的目的其实是未了拿地的猜测。
三年回到第一梯队?
难度太大,可能性不高
新的团队再加上新的融资注入,这或许能加快酷派重新回归中国市场战略的落地,但是想要“在三年内重返第一梯队”,这或许还很难。
自2017年以来,国内手机厂商第一梯队“华米OV”的格局已经稳固,并且之后还在进一步集中。据第三方调研机构IDC和Canalys发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到2020年,“华米OV”稳稳占据国内手机厂商出货量前五。
酷派想要在三年内打破这个格局,可能性不太高。
另外,“整机采购成本偏高,毛利率不足预期;品牌势能较弱,销量提升不明显”,这些也是摆在酷派面前的问题。
据酷派官网显示,目前酷派仅一款起售价699元的COOL 20在售。虽然从手机参数来看,cool 20或许是千元机里的“机皇”,但是在智能手机存量时代,价格战并不能打出优势。另外,国内中低端手机市场中,小米、OPPO、VIVO旗下的红米、Realme、IQOO等品牌入局已久,作为后来者的酷派想要突出重围、后来居上,难度相当大。
唯一一款在售产品不仅销量上出师不利,品牌声誉也遭遇滑铁卢。6月18日,酷派微博发布带有提到“致敬鸿蒙,今晚见”字样的海报,一度让网友误以为酷派官宣新机会搭载鸿蒙系统。但实际的直播内容却与鸿蒙毫无关系,只是在快手直播间里卖货COOL 20 ,这种蹭热度的行为也遭到不少网友的反感,引起舆论反扑。
从酷派2021年中报来看,酷派回归中国市场的战略还面临更多挑战。财报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酷派集团营收3.2亿港元,同比下降17.1%;毛利率方面,2021年上半年毛亏145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公司毛利8410万港元,毛利减少了117.2%,毛利率从21.8%减少至4.5%。
△酷派2021年中报 毛利、毛利率大降
此外,从2020年年底至2021年6月30日,酷派的员工从604人减少至506人。
种种劣势下,先不提能否“三年重回第一梯队”,酷派能否在国内手机市场格局砸出一丝水花,或许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