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O
快速评论

阿里之后,唯品会被立案调查!背后透露重大信号

来源:财通社 浏览: 2021-01-15 08:21:47
反垄断大潮正在袭来,在阿里被反垄断调查后,一个月内,第二家互联网电商企业或因“强迫商家二选一”被立案调查。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唯品会涉嫌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调查。对于正在寻求在港二次上市的唯品会来说,被立案调查显然不是个好消息。实际上,近期唯品会负面颇多,包括存不当价格被罚、每年花千...

反垄断大潮正在袭来,在阿里被反垄断调查后,一个月内,第二家互联网电商企业或因“强迫商家二选一”被立案调查。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唯品会涉嫌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调查。

对于正在寻求在港二次上市的唯品会来说,被立案调查显然不是个好消息。实际上,近期唯品会负面颇多,包括存不当价格被罚、每年花千万有偿删帖等。

1月14日美股盘前,唯品会股价跌逾7%。

唯品会遭立案调查

祸起“二选一”?

1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文公告称,根据举报,依法对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唯品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调查。

随后,唯品会在其官方微博回应“涉嫌不正当竞争被立案调查”一事: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

image.png

虽然市场监管总局的并未透漏唯品会被查的具体事由,但是根据“被举报”这个线索,唯品会被查很可能祸起“强迫商家二选一”。

2020年9月3日,爱库存发布关于抵制唯品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声明,爱库存在声明中表示,唯品会存在“强迫商家二选一”的行为。

9月14日,爱库存在官方微博公开表示,已在9月11日通过邮递的形式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家机构提交实名举报。

爱库存称,从2020年8月4日起,爱库存不断接到上百家商家反馈:唯品会要求商家不得与爱库存继续合作,强迫商家“二选一”,并对商家商品进行日常巡检,一经发现在爱库存上继续有售,唯品会即对商家进行通告,甚至直接下线在唯品会上的所有在售商品,以示惩戒。

资料显示,爱库存为上海众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上线于2017年,是一款为代购提供SaaS店铺软件工具、私域流量经营管理工具以及商品与服务的App,以销售品牌库存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1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结束,首次明确拟将“二选一”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构成限定交易行为。

2020年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存不当价格被罚

每年花千万有偿删帖

12月30日,针对“双十一”前后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网购先提价后打折、虚假促销、诱导交易等问题,根据价格监测和投诉举报等有关线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广州唯品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唯品会)开展自营业务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唯品会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对此,唯品会回应称,尊重并坚决执行监管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将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整改,进一步规范经营活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另外,近日裁判文书网公布的《郭旭新非法经营一审刑事判决书》显示,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市汇聚支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涉及“有偿删帖”产业链。

在这个产业链中,出钱者是唯品会、汇聚支付等公司。宸熙通既出力也做中介,郭旭新等人是宸熙通的下家,是出力者。

唯品会公关传播部总监宋某在证词中说,唯品会与宸熙通有舆情优化的业务,针对百度和全网络平台的舆情优化。唯品会值班的人员,发现有失实或诬告的负面舆情,就通过邮件或者微信通知宸熙通相关人员处理。2019年,双方签订的关键词优化费用是每月85万元(1年应为1020万元)。

宸熙通法人代表及实际控制人杨某说,他们的工作,除了对失实报道要求撤稿及用正面新闻压沉外,还在百度贴吧里的“唯品会吧”中,以“吧主”身份删除唯品会负面的帖子。如果还不能消除负面文章,就联系黑中介处理掉负面文章。当然,合作协议不会写上“删帖”,一般是口头提出,而且逼得非常急。

宸熙通部门媒介吕某提供了佐证。此人说,宸熙通有专门为客户提供负面删除的业务,此项业务大概一年营业额有1100多万元,其中唯品会占1000万元左右。

image.png

郭旭新则是出力者,其以个人或其注册成立公司的名义与宸熙通合作,多次通过互联网有偿提供沉帖、删帖、屏蔽负面信息等服务。宸熙通公司单独就删除负面信息部分(即“删帖”)向郭旭新支付了5.08万元的报酬。

我国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法院判决,郭旭新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宸熙通及公司相关责任人的判决书尚未披露。

传融资百亿赴港上市

1月12日,媒体报道称,根据多位知情人士消息,唯品会目前正寻求在香港二次上市,融资目标至多25亿美元。同时,有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唯品会上市可能会在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进行,具体还要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和市场状况。

对此,唯品会回应称,“不予置评”。截至1月13日美股收盘,唯品会报收于28.59美元/股,跌幅2.59%,总市值193.6亿美元。14日美股盘前,唯品会再跌逾7%。

其实,在2020年8月,唯品会就被传出将在香港二次上市,且其当时给出的回应是:针对该条消息,暂时没有相关信息分享。

如此看来,再上市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而当事人也并没有直接否认。而这次被立案调查,对想要二次赴港上市的唯品会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唯品会成立于2008年8月,并于2012年3月在纽交所成功上市,用不到四年的时间飞升IPO,登上资本交易市场。在中国电商行业中,唯品会主打“特卖”路线,凭借价格优势,曾一度成为继阿里、京东之后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但是如今,巨头没落,唯品会市场份额已经大大下降,且产品质量也饱受质疑。

根据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规模为18692亿元,唯品会的市场份额仅占2.5%,远远落后于天猫和京东。

唯品会“上榜”:

规则面前,大小平等

在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唯品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调查同时,新华社微信公众号转发评论文章《唯品会‘上榜’:规则面前,大小平等》。

文章称,从业务门类庞杂的互联网巨头、到体量相对偏小的垂直电商,国家监管部门近期的行动,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无论是大是小,市场监管规则面前一视同仁。

文章认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大批网络平台迅速崛起,在创新商业模式、给市场经济注入大量新鲜血液、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同质化竞争和多领域竞争也日趋激烈,不正当竞争问题愈加凸显。

“线上搞广告屏蔽、流量劫持、数据杀熟、骗取点击、捆绑软件、恶意侵犯;线下逼迫平台商家‘二选一’、削减员工应有福利,导致线上不正当竞争的影响向线下传导。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危害性大、隐蔽性强,正在悄然侵蚀着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底。”文章说。

文章指出,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的目标,也是公平竞争所提倡维护的、为市场监管法律法规所保驾护航。然而,做大之后滥用这个“大”,或者通过不当途径来做大,其他竞争对手就会无形被降权,甚至失去竞争的能力,整个市场就会走向“一枝独秀”,无法“春色满园”。而对于公众来说,一旦失去可选项,商品的价格就可以被操纵,最终被转嫁的成本还是要消费者来买单。

也许有人会质疑,处罚会不会更多只是象征性意义?那TA大概没意识到案例本身的导向作用:执法部门的判断和裁定对于行业的选择一向都有深远的影响,会对同类型企业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自行对照是否合规、行事是否在合法的范围内。

而正是这样一次次的规范和调校,将让公平竞争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让各市场主体在健康有序的规则下真正把精力用到创新上、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到市场发展带来的红利、让我们有更好的营商环境来酝酿培植更充沛的活力。

这,才是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唯品会的目的。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