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O
快速评论

年赚133亿,陆金所赴美IPO:P2P不在,镰刀安在?

来源:深蓝财经 浏览: 2020-10-12 22:05:02
年赚133亿,陆金所赴美IPO:P2P不在,镰刀安在?

来源:深蓝财经

在P2P平台全线溃败的雷潮之后,背靠平安集团的陆金所吹响了赴美上市的号角。

美东时间10月7日下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网显示,陆金所控股递交IPO招股书,拟赴纽交所上市,代码为LU,承销商包括高盛、美银证券、瑞银、汇丰、平安证券(香港)等。

1.png

招股书未披露实际拟募资额,此前市场传闻融资规模在20亿至30亿美元。

招股书中,陆金所舞弄了一些高级的概念,包括清退网贷业务、轻资产模式等等。但概念之下,陆金所P2P的基本内核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只不过采用了全新的形式,收割对象转向了小微企业。

曲线上市的布局

在P2P的雷潮中,被称为“P2P一哥”的陆金所得以全身而退,背后的中国平安集团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为了方便上市,不少金融科技类公司都选择在开曼群岛注册,然后在香港成立子公司控股国内的公司,登陆境外的交易所。

陆金所招股书显示,中国平安在信贷业务上的布局也是如此,陆金所与平安普惠均注册在开曼。

招股书称,公司的零售信贷业务可以追溯到2005年8月,财富管理业务可以追溯到2011年9月。2014年,公司进行了一系列重组,并于2014年12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公司,成为控股公司。

2.png

2017年至2019年,陆金所总收入分别为278.2亿元、405.0亿元和478.3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31.1%。净利润分别为60.3亿元、135.8亿元和133.2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48.65%;净利率分别为21.7%、33.5%和27.8%。

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总收入为256.8亿元,净利润为72.7亿元,净利率为28.3%。

陆金所的招股书中还写着,作为平安生态系统的一员,这个身份帮助我们在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领域建立自己的信誉。通过平安生态,我们可以潜在接触到其超过2.1亿人的金融服务客户,其中一部分是小企业主、中产阶级和富裕投资者。我们还可以与平安在业务、分销渠道、产品方面进行多项合作,包括保险、投资、银行和策略等方面。

但从股权结构来看,中国平安已经不是陆金所最大的股东。

IPO前,平安集团持有公司42.3%的股份,TunKungCompanyLimited持有公司42.7%的股权。值得注意的是,TongjunInvestmentCompanyLimited和LanbangInvestmentCompanyLimited分别持有TunKung41.0%和37.4%。其中,Tongjun代表中国平安某些高级雇员持股,其管理委员会成员为5名中国平安员工。

从业务来看,公司与平安集团的业务也基本分割,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来自平安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4%。

换汤不换药的P2P业务

平安对陆金所的定位是——科技金融,甚至有人将其与蚂蚁金服并举。

但如果将两者相比较,就会发现陆金所远不能称为“科技”公司。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研发费用高达57.2亿元,占收入比例为7.9%。同期,陆金所的技术和分析开支为8.49亿元,占收入比例仅为3.3%,不足蚂蚁的一半。

陆金所,仍然是一个放贷平台。

2019年7月,路透社就曾报道称陆金所将在监管困境中放弃P2P贷款。

3.png

在招股书中,陆金所称,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陆金所不再为投资者提供B2C产品,并在2019年8月停止提供对等产品,最迟到2022年P2P资产全部清退完毕。

2016年年底,陆金所将P2P业务拆离,由旗下平台陆金服负责。

2017年至2019年,陆金所网贷存量资产分别为3364亿元、1869亿元、1033亿元,占客户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2.9%、50.6%、29.8%。截至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网贷存量资产规模仅剩478亿元,占比12.8%。这也意味着,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内,陆金所网贷业务规模降幅达到85.7%。

招股书显示,陆金所主要业务板块为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零售信贷由平安普惠提供,财富管理由陆金所平台实现,简单来说就是放贷+卖理财。

事实上,所谓两大业务板块,不过是“一家独大”。

截至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零售信贷带来收入207.54亿元,同比增长9.1%,占总收入的80.8%。而财富管理业务贡献的收入仅为6.99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仅为2.7%,且同比大幅下降了53.15%。

此外,在零售信贷业务方面,截至2020年6月末,陆金所控股的累计借款人数已达1340万人,管理贷款余额为5194亿元,近7成用户是小微企业主。

4.png

陆金所招股书同时指出,陆金所控股在过去几年逐渐向轻资本的运作模式转型,第三方新增贷款额度占比从2017年的51.8%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99.3%,同时将承担信用风险的贷款比例从2017年的24.3%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2.8%。

如此看来,陆金所的零售信贷≈向小微企业放贷;轻资本≈搭建成交平台,由第三方机构放款。

诚然,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企业的风控较个人更有保障。陆金所在发现市场的同时,降低了风险。但是,陆金所的“去P2P业务”,本质上仍然是是换汤不换药的机构对机构的“新p2p”,只不过主要借贷对象从个人变为小微企业。

而纳斯达克也仍将其定义为“peer-to-peer”。

5.png

高利贷仍然是隐患

在P2P本质不变的前提下,陆金所存在的问题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高利贷、砍头息。

根据最高法划定的年化利率红线: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资金年化利率,或在红线以内。但通过陆金所或平安普惠贷款的时候,作为平台方,陆金所会通过收取服务费,搭售保险等方式赚取收益,综合来看,其年化利率就开始在红线的边缘左右横跳了。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21聚投诉上,有关投诉屡见不鲜。

以肖女士为例,网签20万,分36期,每月还9684.24元,还了30期后肖女士才发现还款含有服务费和保险费,每月服务费2060元,保险费是1320元,总计需还34.86万元,年化利率超过24%。

6.png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8月20日,最高法发布了《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私人贷款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决定》,此次修订规定了民间借贷的司法保护利率上限为四倍同期LPR限额。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0年9月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以此计算,相较24%和36%,年化利率大幅度下调。

陆金所的擦边球,需要更加谨慎。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