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寻找答案 证明自己
柏拉图说过,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
这句话用在今时今日的李彦宏和百度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曾几何时,李彦宏以其惊人的技术天才开创了整个搜索市场的新篇章,带领百度一度和Google平分秋色,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元创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受到无数人的歌颂和赞美,包括MP3、贴吧等在内的产品更是见证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惊醒的百度开始奋起直追,李彦宏和他的公司也面临着考验和难关。
对他们而言,是时候重新寻找曾经那个让百度备受尊重的答案了。
创立百度19年,李彦宏遇到过各种挑战。曾经的索引互联网的问题和创业的问题,他已经近乎完满地解决好了。但是接下去还有AI赛道能否跑通,AI商业模式能否被验证等问题。在李彦宏看来,AI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很多布局10年后才会有真正的规模化市场。
李彦宏本人寻找到答案的时候,其实也是百度找到自己答案的时候。在2019年初的总监会上,李彦宏以《rightsideofthehistory》为题写到:“我们具有走向伟大公司的良好基础,但需要进一步证明自己。”
百度眼下的表现,并不能让李彦宏满意。他开始带头在公司内部反思和自省,寻找问题的根源。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从战略、领军人物、组织机制等角度重新梳理,这一切都是“证明自己”的前提。
AI向前
在2019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第一天的现场,李彦宏温文尔雅地发表着他的演讲,在袭击者泼水前,一切都按着既定的秩序和机制运行着。
但在遭遇着当头棒喝的那一刻,李彦宏显然有些无所适从,在经历了0.01秒的惊愕和手足无措后,他、台下的听众、百度人及安保人员才如梦初醒。
看着大摇大摆下台的滋事者的背影,李彦宏反应过来。尽管依然不失优雅,但他还是一边擦拭着湿掉的发,一边带着愠怒和不可思议发出了质问:what‘syourproblem?
今年的AI开发者大会,“泼水”闹剧只是个插曲,我们不妨来看看大会上披露的几个数据。
百度App每日活跃用户达到1.9亿,百度移动应用月活跃设备达11亿台,百度智能小程序平台月活用户为2.5亿。
在AI技术开发和应用随着新的5G不断成熟、物联网建设逐渐完善日渐完备的今天,在移动互联网初期不得意的百度反而因为之前在AI领域的长期持续投入而显露出些许另起炉灶后来居上的端倪。
截至目前,百度L4级别自动驾驶城市道路测试里程已经正式突破200万公里,新增438项自动驾驶专利,位列全国第一。由百度和一汽红旗打造的中国首条L4乘用车前装产线目前已经开始正式投产下线。自启动至今,百度大脑AI的开发者规模已经突破120万,百度官方宣称这是国内服务规模最大的AI开放平台。
为了满足深度学习研究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百度早自2011年起就开始基于FPGA研发AI加速器开始使用GPU。尽管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遭遇诸多非议,但是在技术能力上百度不仅没有落后竞争对手,反而在无人驾驶等AI相关领域建立起了自己明显的优势。
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红利和潮流逐渐消退的今天,如何把握住下一个即将到来的AI互联网时代将成为所有互联网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随着AI研究和应用的日趋成熟,整个互联网产业和公司都将迎来一次新的洗牌。
技术能力注定成为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而这恰恰是百度的优势,AI时代竞争的天平又偏向了百度,这得益于百度坚持多年的愿景,得益于百度长期的技术积累。
尽管看上去温文尔雅,但李彦宏内心却是一个自信的人,他对自己和百度公司技术能力的自信远远超过了外界的想象。
在面试某位VP时,他询问对方认为国内哪家公司技术最好,这位面试者回答是华为,李彦宏沉默不语。在他心目中,百度要做中国科技公司中技术最强的。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CTO王海峰,一位智能语音团队的高级工程师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2018年百度世界大会的时候,王海峰坚持要在现场演示小度最新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EndlessConversation,由于现场环境嘈杂,太多不可控因素,担心演示失败。据说有人在开会时用了二十多页的PPT,希望说服李彦宏弃现场演示:“过去的经验告诉你,现场演示是不可能的!”
一向低调的王海峰却站出来坚定地说:“我们的语音技术没有问题,你尽管去做,搞砸了算我的!”在场的所有人愣住了,李彦宏沉默了一会说:“你们去做吧。”
在李彦宏眼中,技术是百度的基因,更是百度战胜困难的利器。李彦宏曾对崔姗姗说:“你们(技术)这一块要稳住,有它的存在,百度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如今,百度市值陷入低迷,他再度在内部提出,应对所有困难和挑战,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从本届百度的高管履历不难看出,王海峰、沈抖、景鲲、候震宇等人都具备深厚的技术底蕴,高管团队中技术派占比接近一半,如此之高的比例在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中并不多见。
20年坚持
二十年前的夏天,李彦宏还在美国。经由朋友徐勇介绍,他认识了当时Yahoo搜索团队负责人吴炯。
其时,李彦宏不过三十岁。早在两年前,他就开发出了算法Rankdex并获得了专利,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超链接来衡量索引网站质量的搜索引擎。直到两年后,Google才提交了自己的算法专利,其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在开发后来闻名于世的PageRank时也参考了李彦宏的专利。
然而,这时候,无论是李彦宏供职的Infoseek还是吴炯的Yahoo都对搜索的商业前景感到悲观,后者甚至把自己的搜索业务全家外包给了刚刚成立没多久的Google,连吴炯自己也对搜索这个新生事物没有多少兴趣。
只有Robin一直坚定不移没有放弃。
多年以后,参与了天使投资阿里巴巴并在随后加入这家公司担任其CTO的吴炯这样回忆最初对李彦宏的印象。
如今,在AI这条路上,我们又看到了那个无比坚定的李彦宏。在舞台上被袭击后,李彦宏的第一句话是AI,“在AI前进的道路上还是会有各种各样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们前行的决心不会改变,我们坚信AI能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除了对AI的专注,他心无旁骛。
事实上,搜索与人工智能本就密不可分。搜索引擎从存在那天起就是一个人工智能产品,搜索引擎的进化史,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化史。
关注李彦宏的人都知道,最近几年他总是把AI挂嘴边。在他看来,互联网的人口红利结束了,互联网的成长动力从“网民人数成长、上网时间的增加和网上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已经逐步转变成了“算法、算力和数据。”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就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会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李彦宏曾透露,百度每年在研发上投入100亿元,全部与AI有关。这也让百度成为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显示,百度的专利申请数量为2368件,数量是腾讯的2倍,是阿里巴巴的3倍。
1994年李彦宏加入了道琼斯公司的新泽西分部,帮助《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开发软件。1996年,他开发出了“链接分析”的搜索机制,这不仅是他人生的转机,也是整个搜索和互联网的转捩点之一。
年轻的李彦宏对此兴奋不已,给上司打了报告催促后者尽快推行,可是,上级对此却兴趣缺缺。李彦宏只能借着一次去硅谷参加计算机会议的时候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当时在Infoseek担任CTO的张以纬(WilliamI.Chang)慧眼识人并立马将李彦宏延揽到了公司。
“Robin可能是我知道的最聪明最专注的人。”执搜索研究领域牛耳的张以纬博士对李彦宏的才能赞不绝口,在他看来,后者的开发成果就是整个业界的“黄金标准”(goldstandards)。
在被迪士尼收购之后,Infoseek的方向也从搜索转向到了内容,这显然不是李彦宏乐意的。于是,他和徐勇一起带着从硅谷的风投家们那里找到的120万美元启动资金回到中国准备大展拳脚,在这个互联网蛮荒之地开创自己的一番伟业。
百度一开始是向其他人提供搜索服务的,尽管面对董事会的质疑和反对,但是李彦宏之后还是力排众议决定开发自己的搜索引擎,受到美国一家叫Overture的公司的启发,他意识到百度也可以根据搜索结果相关度来销售广告。
我们对搜索都很怀疑,但我们都没有Robin聪明。他说他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去建立一个围绕搜索的品牌。
当时公司董事会一名持异议的成员这样回忆到。
于是,在2001年9月,百度网站问世,备受广大中小企业欢迎的广告搜索推广模式甚至早在Google之前就已经成为了百度公司的商业模式,而这也经过市场的验证成了一种一场成功的模式。到2004年,百度首次盈利。
李彦宏随即马不停蹄地启动了百度公司的IPO计划。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股票定价27美元,结果当天收市时其价格飙升到了122美元,创造了纳斯达克五年以来最大的上市首日涨幅记录。百度曾经近乎狂飙突进的增长势头或许在整个互联网历史上都难以再现了。2006年该公司营收为8.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高达162.5%,净利润为3.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增则达到了惊人的533.9%。
随着2006年“谷歌”的正式发布,Google高调地进入了中国市场。
艾瑞的数据显示,以用户使用页面搜索引擎的月度访问次数为统计口径,百度和Google在2006年12月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6.3%和18.1%,以用户使用新闻搜索引擎的月度访问次数统计的话,百度和Google在2006年12月的市场份额分别为为71.2%和10.9%。
在市场上,百度全面占优。
无怪乎面对来势汹汹的Google,李彦宏当时依然自信宣称:我们是中国最大的网站。
实力和野心
李彦宏在给自己2019年制定的OKR中,打造百度移动生态和跑通主流AI赛道模式是其目标,对应着他为公司制定的“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整体战略。
“百度结合自身优势和对行业的前瞻判断,选择了移动生态和人工智能两条大的赛道。”百度内部人士称,“百度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公司,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不多,更多的是商业模式创新。信息流虽然不是最早做,但是符合百度的战略,能够发挥百度的特长。百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对内容和服务超强的分发和转化能力。”
为了实现这两大目标,百度开启了投入换增长策略,而这也意味着公司会在财报层面承受一定的压力。
3月份,百度发布了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在此前一个财季利润同比增幅大幅下滑之后,百度第一财季出现了3.72亿元人民币的净亏损,这是上市以来,百度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事实上,早在2018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百度CFO余正钧就为亏损做了预防,“我们会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投资。由于特殊的财务模式,它们的收支尚未达到平衡,因为本季度的支出或投资,要等几个季度以后才能收回。所以,在评估2019年利润率时,一定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在李彦宏的坚持下,百度在“投入换增长”策略之下取得一些成绩,小度音箱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位百度内部人士透露,在小度音箱出货量激增的背后,百度通过补贴的方式教育市场,这意味着百度需要巨大的投入。不过,百度并不准备停止这样的投入,小度助手可能会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这对于奠定百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地位有很大的帮助。
挫败感和危机感在三年前来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猛烈些。当时,李彦宏甚至在内部信中说出了“百度离破产就真的只有30天!”的话,他提出要重审公司商业模式。
“我是个特别专注的人,一旦决定做的事就绝不会改变。我就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它变得越来越好。”十年前的李彦宏曾经如此说道。
那个时候的李彦宏或许不会想到,多年后他不得不面对“百度相对AT是否掉队”的拷问。今年两会期间,记者们就相关问题的围追堵截,他的回答是,百度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有些机会是属于我们的,有些机会是不属于我们的,不可能每个机会都属于百度。”
李彦宏固然自信、坚定,但在徐勇眼里,他是一个羞涩和矜持的人,即使面对外人的质疑和攻讦,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温文尔雅。
在外界看来,李彦宏似乎不是一个惯常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的人,他无法在公司面临公关危机的时候口生莲花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他也无法像别人一样动辄以“福报”那样的话来为自己辩解。
百度眼下的表现,显然不会让李彦宏满意。他开始带头开始在公司内部反思和自省。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李彦宏说:“我这人,不会因为谁爱说好听的话就喜欢谁,也不会因为谁怼我就要干掉谁,我不是那种人。但我有我的问题,对那些不符合我们文化的人和行为过于容忍了,这是我们走了弯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
2019年初,李彦宏在内部称:“中国互联网可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无论在我们领先的领域,还是在我们处在追赶位置的领域,我们必须要有能打硬仗的队伍,而且是能够长期打硬仗,才能够在市场上有我们的立足之地。”
最近一年多以来,李彦宏频频调兵遣将,重置百度棋盘。据相关媒体报道,百度12人新晋高管中,有5位高管来自内部晋升,3位高管属于元老回归,有4位高管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加盟百度。随着战略、组织管理以及各事业群领军人物的各就各位,这家刚刚走过“成人礼”的公司,迎来了近5年来最年轻的高管团队。
李彦宏在一封提振士气的内部信中写道,“作为领军人物,说‘我们尽力了’没有用,要确保在必须赢的战场上取得胜利”。在他看来,过去打的很多仗没有打赢,很多时候是领军人物选错了,以后要想办法避免。他还在内部会上称,“领军人物是选出来的,更是打出来的。一线干部真正在外界跟别人拼过,这样成长起来才有竞争力。”
十多年前,李彦宏的技术同道们认为搜索前景渺茫,没有多少人认为他会创业成功;多年以前,前高盛总裁约翰·桑顿(JohnThornton)认为李彦宏柔和的性格本来或许将使他无缘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及企业家。
很多年前,在完成IPO回国接受采访的时候,李彦宏曾经直言不讳地评价自己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而当主持人问他“野心有多大”时,他的回答是“跟自己的实力一样大”。
那便是最Robin最真实的李彦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