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O
快速评论

广告贩子,墨迹天气

来源:深蓝财经 浏览: 2019-06-11 10:40:03
随着美图登陆香港联交所大获成功后,越来越多的工具型APP也开始跟随其上市步伐,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来源:深蓝财经公众号(id:shenlancaijing)

随着美图登陆香港联交所大获成功后,越来越多的工具型APP也开始跟随其上市步伐,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迹科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2016年12月公司报送创业板IPO,2018月1月份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随后墨迹科技报送了更新的IPO材料。不过直到目前,公司仍然在A股大门外徘徊;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告业务,还出现了涉嫌传播淫秽色情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身为工具类型的互联网产品,墨迹科技因其庞大的用户量和快速增长的业绩而备受瞩目,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但另一方面,阻碍其上市脚步的因素之一也在于此,大股东与大客户高度重叠,令市场对其真实的盈利能力持保留态度。

营收渠道单一,增速下滑

广告业务涉嫌“色情”

日前,《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墨迹天气App在资讯页推送不雅广告问题。

记者多次实测发现,墨迹天气“推荐”的前50条资讯内容中,广告最多达8条,壮阳广告最多时占一半,这些广告用露骨语言宣传功效,通过微信售卖“中成药胶囊”和“调理方案”,宣称已帮助超过3万人“壮阳成功”。

2.jpg

苹果应用商店公布的信息显示,墨迹天气App的年龄分级为4+,这意味着其内容应当适宜于4岁以上的用户。

但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用户都称收到类似广告,感到“太恶心”,并质疑“不经审核的吗?”

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广告涉嫌传播淫秽色情,是典型的违法广告,推送广告的App也应担责。

墨迹天气中推送的广告为何会出现这种“不经审核”的情况?或许可以通过招股书分析一二。

据了解,墨迹科技成立于2010年,主打产品为墨迹天气App(以下简称”墨迹天气”)。目前,墨迹天气已覆盖中国5000余个城市和地区,上线至今的8年多的时间,拥有超过5.56亿的累计装机量。

而根据墨迹科技之前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9月,墨迹科技的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4.84%、98.12%、98.99%和98.86%。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包含品牌广告收入和效果广告收入。

可以看的出来,墨迹科技的收入模式,是相对单一的,也就是广告模式。分析人士称,流量变现无疑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盈利模式,简单说就是用内容聚集客户规模,通过打广告或者导流赚钱。

从报表上看,墨迹科技的收入要比很多工具类软件要好得多,这一点值得肯定,月活1亿用户是墨迹天气广告的保障,而相对新颖的广告形式获取广告流量,阶段上,墨迹天气是成功的。

但如果仅依赖于广告,从长期来看,墨迹天气营收的持续增长压力会很大。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墨迹科技的营收同比分别为143.02%、183.24%、66.08%和47.61%,已经呈现出增速下滑的态势。

而且由于广告和用户体验天生的对抗性,墨迹天气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寻找广告与用户体验之间的黄金平衡点。

此外,天气类App用户“粘性”不高、使用频次低、使用时长短,都会成为其广告变现的障碍。工具类软件加入资讯功能,意在提高粘性和使用时长,但同样要把握度的问题,否则牺牲了用户体验,反而可能流失用户,对此,企业需要仔细权衡。

客户集中度高

行业竞争激烈

对于墨迹科技来说,“单一”的不仅是收入来源,还有客户,甚至还出现了客户和股东重叠的问题。

报告期内,墨迹科技的主要客户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58同城、苏宁云商等,但墨迹科技的上游主要为互联网推广服务商,主要供应商为阿里巴巴集团、华为等,这就造成了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现象。这种模式下,在会计上的处理为,双方互相不确认收入、成本,不通过现金流结算,因此,不会体现在报表上。

2014-2016年及2017年1-9月份,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41.52万元、9509.73万元、15152.67万元和10236.08万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3.64%、75.05%、72.01%和45.84%。

另从墨迹科技报表来看,墨迹科技实际控制人金犁控制公司34.63%的股份,险峰系股东合计持有18.97%股份,创新工场系也合计持有墨迹科技8.71%股份。

3.jpg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创投持有15.50%股份,是公司的第三大股东。2014年至2017年9月,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相关的关联交易收入分别为2044万元、1873万元、68万元和1175万元,分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为45.69%、14.79%、0.33%和5.26%,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公司与阿里巴巴的关联采购金额,逐年呈现出上升趋势,报告期内,与阿里巴巴的关联采购金额占同期营业总成本比分别为0.06%、1.16%、4.51%和9.16%。

于是,报告期内,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阿里巴巴集团,既是墨迹科技的大客户,又是墨迹的大供应商,同时还是大股东。

分析人士称,如果一家企业的大客户、大供应商重叠,而且还和股东重叠,那么,企业的话语权几乎完全掌握在对方手中。这样的企业,不仅在独立性上,有很大缺陷,而且销售产品的定价公允性,会被监管层重点质疑。

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要求墨迹科技对阿里巴巴关联交易的情况予以说明,并就相关风险做“重大事项提示”。墨迹科技表示,报告期与阿里集团发生的关联交易主要是,收入方面为与天猫集团、阿里妈妈等发生的广告收入,成本及费用方面主要为与阿里云、支付宝等发生的IT服务成本、推广成本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墨迹科技此次上市计划融资的大部分主要用于对产品进行升级,增强产品的功能性和互动性,例如前端升级将为用户提供更有趣的交流形式,包括私信、图片标签、送礼物、语音、视频等;后台系统升级将支持个人内容创造者的入驻与分成和城市范围的内容及社区运营,从而让更多用户参与到自我展示中来。但事实上,这些附加功能对于手机用户来说都有无数的替代选项,想要靠这些功能留住用户,难度非常大。

竞争激烈,转型艰难

曾为现金贷P2P导流

墨迹天气可以说是在巨头眼皮底下发展起来的APP,用户习惯已经养成。但天气类应用门槛不高,每个手机厂商的出厂设置都内置天气应用,墨迹天气若想在预装应用的压力下保持竞争力,还要付出诸多努力。

据统计,小米手机系统自带天气数据来源彩云天气,华为、VIVO、OPPO等手机数据全部来源中国天气通。相比于墨迹天气App,手机系统自带的天气插件不仅小巧方便,且界面清爽,查询内容一目了然,最主要的是占用手机资源极少,基本上满足手机用户的日常需求。由此可见,墨迹天气App本身并不具备鲜明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墨迹科技的前景不容乐观。

由此看来,天气预报App在丰富自身服务内容的同时又难以兼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在扮演天气预报这一角色的道路上正在“越走越偏”,更像是信息“搬运工”。

而在当前流量越来越贵、用户越来越难获取的情况下,尽早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对于月活高、覆盖面广的墨迹天气而言,一向舍得花钱做广告的互联网金融客户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墨迹天气提供的品牌广告包括APP上的各种Banner广告、开屏广告、Feed流广告以及穿衣助手植入;而效果广告则是加入了广点通等广告联盟出售广告位,并在“服务”板块中为淘宝、京东、58同城等客户导流,现在则加入了现金贷与P2P理财等金融客户。

据悉,墨迹科技相关人士曾表示,在墨迹的未来规划中,ToB业务将会成为主要方向之一,墨迹天气正试图以天气数据为行业客户拓展商业空间。对于C端用户而言,墨迹天气也不再简单只是一个天气类工具应用,而是一个信息聚合平台,包括金融理财服务。

墨迹科技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墨迹天气所提供的平台导流主要是通过CPC计价模式(即点击一次就扣费)和CPT模式(按时长收费),而广告售卖的价格在逐年上涨,且因用户平台不同价格略有区别。以IOS为例,其CPT模式收费价格在2014年与2015年分别为45万元每月和80万每月。

互联网客户的消费金融旺盛,蚂蚁借呗、花呗、京东白条、腾讯微粒贷、度小满有钱花、360金融等等在消费金融领域均取得不错的业绩,因此,对于任何一家拥有大量流量的平台,都不可能忽视通过消费信贷业务变现。

目前,尚不清楚墨迹天气为金融客户提供的平台导流价格,不过,流量成本将越来越高早已成为共识,依靠平台导流,能给墨迹天气带来不错的收益。

但另一方面,随着网贷平台接连爆雷,为其提供导流服务的风险也正在加大。虽然导流方本身对网贷平台的风险并不承担责任,但对客户来说,看到墨迹天气上的网贷广告而去使用网贷服务,实质上是在消耗墨迹天气的信用背书和品牌形象,一旦出现网贷公司爆雷的情况,导流平台的信誉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不可否认,不管是现在无孔不入的网络社交,还是功能日趋精细化的各类手机应用软件,天气预报App都做到了与时俱进,天气本身就具有变化多端的特性,身为天气预报的App只能适应这种变化多端,并在基于基础功能的开发上再适当进行其他渠道的延伸,才能长久地留住用户进而增大用户规模。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