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快速评论

港股今年以来29家公司“合股”,超9成除权后股价续跌

浏览: 2018-10-29 11:20:47
日前,A股市场上中弘股份意图“缩股保壳”失败,将成为A股首只跌破1元退市股。此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事实上用“缩股”来提高股价,以维持股价在监管机构要求的范围之内,这种方式在香港市场上早已屡见不鲜,港股市场上称其为“合股”。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前,A股市场上中弘股份意图“缩股保壳”失败,将成为A股首只跌破1元退市股。此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事实上用“缩股”来提高股价,以维持股价在监管机构要求的范围之内,这种方式在香港市场上早已屡见不鲜,港股市场上称其为“合股”。

据万得数据统计,近10年来港股市场共有524次合股,2018年共有29家公司合股。10年来115家公司在不同年份多次进行合股,且多数公司合股之后股价持续下跌,仅今年完成合股的公司股价就有超过九成持续下跌,最高较除权日股价跌幅达94%。

市场人士表示,港股市场上很多“仙股”通过合股的方式变身“老千股”,进而圈走小股东利益。净化市场,还需加大监管力度。

超九成合股公司续跌

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第13.64条规定,当上市公司股价低于0.1港元或接近9995港元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股份的分拆或合并,经分拆或合并后的股价也不应低于0.1港元或接近9995元港元。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交易规则,港股的最低交易价为0.01港元(即一“仙”,这也是“仙股”一词的由来),如果在此附近连续多日没有成交,该股票将会被停牌,甚至摘牌。因此为了“保壳”,合股成为不少公司自救的一种方式。如某只股票合股前每股股价为0.01港元,10股并1股,复牌后的理论价格应该为0.1港元,使其暂时脱离被摘牌的困境。

根据万得数据统计显示,自2008年以来的10年间,共有524次港股公司的股份合并,其中115家公司在不同年份进行多次股份合并,多家公司10年内合股次数达到6、7次,甚至最高达到9次。其中2011年合股公司最多,高达60家;2018年(截至10月25日,包括已经宣布合并股份尚未完成的公司)合并公司最少,为29家。

统计显示,10年内进行合股的公司中,逾80%的公司在合股后股价出现了持续的下跌。而2018年合股的这29家公司中,除去7家已经发布合股预案还未完成除权的公司外,22家公司中有20家公司股价出现持续下跌,除权后股价续跌的比例超过九成,达到了90.91%。

其中,跌幅最高的龙辉国际控股(0.167, 0.00, 1.21%)自除权日至今跌幅高达94.04%,蓝鼎国际(1.57, -0.01, -0.63%)跌幅72.94%;此外跌幅超过50%的有3家,跌幅20%至50%的有9家,跌幅20%以下有5家。

“仙股”转型“老千股”

香港市场上的“仙股”本是一个中性词。而为了躲开因股价太低而面临的退市风险,“仙股”们通过合股来提升股价。原则上这种合并,对投资者来说,只是股份数量的变化,股票面值得到相应提高,资产价值并不发生变化。而事实上,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仙股”通过股份合并而坑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仙股”变身为“老千股”,已经是屡见不鲜。

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这些上市公司通过合股稀释小股东手中的股权,此前的10股变为如今的1股,但是多数公司合股后股价会持续下跌,小股东手中的价值就会一再下降。而此后,等股价再跌到相当低,低于0.1港元,公司再进行合股,再次稀释小股东财富。或者,公司可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回购或有私化股票,从而圈走小股东的财富。并在私有化后再次申请上市,重新融资。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合股圈钱可以利用高卖低买的逻辑。比如,上市公司在合股之初以1港元卖出手中100万股,接下来股价一路下跌后,公司公告以0.2港元配股或增发新股,此时会有一家大机构大举买入,而大机构往往与上市公司存在关联,其股票最终落入实际控制人手上,从而获利。

此外,合股及削减股本等形式的股本重组也是一些“老千股”公司常用的弥补亏损的方法。根据香港的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削减股本后产生的资本公积金可转至未分配利润项目弥补亏损。经过此类账面数字“游戏”,亏损公司可能会扭亏为盈。

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性市场,如何加大监管力度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重中之重。香港证监会主席唐家成近日坦言,“老千股”现象对香港市场的形象构成影响,香港证监会将更有效及快速地运用监管权力处理市场的违规问题。希望在未来五至十年,市场不再提及“老千股”。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推荐用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