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换引擎¬——从成长动力看云米的投资价值
云米全屋互联网家电于2018年9月25日登陆美国股市,成为继“华米”后第二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从2014年成立开,到上市,云米仅用了4年时间,被业界称为“火箭速度”。
“火箭速度”也必然伴随着与之相应的财务表现。招股说明书显示,云米2016年净利润为1600万,到2017年达到9300万,一年内增长近5倍;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7000万,相比2017年同期,又进一步增长近3倍。
这么强劲的成长,它的动力源到底来自于哪儿?
我们翻看了云米的创业历史,发现在创业短短的4年内,它的动力系统竟然换了三次。
阶段一:2014-2016借势小米做爆款,走遍天下一招鲜
创立伊始的云米,借助小米的品牌和渠道,推出了一款净水器。由于品质、性能和设计得到小米的全方位认可,该净水器直接以“小米”品牌冠名销售,也就是一举爆红的小米净水器。
小米净水器走的是爆款逻辑,推出时机称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2014年开始,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在内的对环境污染的担忧逐渐增加,消费者自我保护的健康倾向也开始盛行。而产品端,彼时,净水器市场仍是外资品牌的天下,AO史密斯、科勒等品牌的家用净水器普遍价格在6000-7000元,使用体验也不太友好。小米净水器推出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定价仅为外资品牌的1/3,同时还有智能提醒和简单的换滤芯功能,叠加“米粉”的拥护加持,小米净水器迅速放量。
2016年,云米的营收达到3亿元,其中80%皆来自于净水器产品,如果算上滤芯等周边产品,这个比例可能更高。
2016年以前,净水器几乎构成了云米所有的收入,单品销量拉动也称为云米最主要的成长动力。这个爆款走量的逻辑,让云米迅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也一举稳固了云米在小米生态链中的地位。
阶段二:2016-2017叠加毛利率提升,引擎性能升级
2017这一年,云米的净利润从2016年的1600万增长到9300万,增长高达270%。
拆分原因,其中来自净水器的收入为5.7亿元,比2016年增长128%,虽仍然翻倍增长,但远不足解释净利润270%的增长,增长的另一半动力,来自于哪儿呢?
答案是,毛利率的提高。
如上图所示,2017年,云米的整体净利率由2016年的5.2%上升到10.7%,呈现翻倍增长。而这一增长几乎和其毛利率的提升完全正相关,几乎全部由毛利率的提升贡献。
毛利率的提升,反映了经营规模效应的显现,更反映了品牌溢价带来的议价能力的提升。
在主流互联网思维中,量始终大于价,做大规模提升体量始终是互联网企业考虑的第一要点。这一逻辑,对比美团庞大而又迅速提升的交易体量和其持续多年的亏损,便知一二。
然而,云米在成立仅2年之后,就在收入维持翻倍增长的情况下,巧妙而显著的提升了自己的盈利能力。
收入和毛利的双重驱动,是云米动力引擎的重大提升。
收入通常反应产品被社会认同的程度,而从被社会认同,到给投资人创造价值,再到被投资者认同之间,则有巨大的鸿沟,也是互联网企业的“鲤鱼跳龙门”。
跳跃成功的,譬如阿里和腾讯,产品叫好公司赚钱;跳跃不成功的,譬如优酷,知名度和流量称得上佳,谈到盈利总是羞涩,经历合并土豆阿里私有化,在投资界引起持续争议,至今还在飘摇。
在收入迅速增长的同时,还能提升盈利能力,几乎是任何一个企业梦寐以求的情境。
阶段三:2017之后面向万亿家庭物联网市场,一路狂奔
继2017年实现翻倍的增长后,净水器2018年上半年再次实现123%的增长,可以称得上是动力持续,方兴未艾。
可我们拆开云米的收入结构却发现,120%的增长在所有品类中却几乎垫底(如下图所示)。
2018年云米的增长之星是互联网厨电品类——增长了80倍。2017年,这个品类还处在一个几乎图表上看不到的位置,仅用了半年时间,它的收入体量就达到了2.8亿元,比2017年小米净水器的销量还高。
网红爆款净水器从2014年开始到2017年3年走过的路,“互联网厨电”仅用半年就超越了。
这也许是整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环。
如果云米2017年登陆资本市场,它的主打牌只能是净水器。可净水器不管增长多快,利润多高,资本市场的投资人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疑虑——产品的天花板太低。过了最开始的快速增长,云米迟早会遇到增长瓶颈,增速会下滑,公司发展空间将受到限制。
而云米“互联网厨电”品类的兴起,则是给这个疑虑最好的回应。这标志着云米从单品销售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一个叫做“家庭物联网”的领域。
由于移动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进步,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在中国迅速普及。根据相关报告,2013年到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家电市场以26.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3,456亿元。未来几年,该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预计2017年到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20%,到2022年达到人民币8,652亿元。同时,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家庭普及渗透率也将从2017年的35.8%增加到2022年的59.0%。
从2016年到2018年,云米的物联网家庭用户数11万增加120多万,2年增长超过10倍。但与中国超过4亿的家庭数目比,还有数百倍的发展空间。
近9000亿的市场规模,对于2018年收入体量为10亿的云米来说,给出了足够的腾挪场地。
从招股说明书的描述来看,这也是云米真正想大展拳脚的领域。
从创业之初的爆款产品销量驱动,到叠加毛利率提升的引擎升级,再到家庭物联网产品放量带来的新增长极,云米在4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引擎的三次升级和切换。
云米的每次切换,都是在上个引擎仍然高速高效运转的情况下进行。云米的做法,并不是等到原动力式微,也不是更换原动力,而是在原来高速行驶的基础上,不停增加新的引擎,注入新的能量。
企业的每次动力切换,都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也打开估值的上行空间,具有强劲动力重塑和改进能力的云米,因此有望成为小米生态链内表现最好的上市公司。
声明:作者未持有云米公司股票,文章内容也不构成买卖股票的建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