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MT
快速评论

美研究:供暖政策让中国北方人比南方少活了3年 华泰证券:涉及民族危亡 是环保,更是政治

作者: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来源:转载 浏览: 2017-09-18 13:21:07
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的供暖政策使得中国北方的大气污染浓度比南方高了46%,供暖导致的空气污染使得北方人的预期寿命比南方了少了3.1年。

美报告:供暖政策让中国北方人比南方少活了3年 华泰证券:是环保,更是政治


环境问题其实是很多人有移民想法最重要的一个中心,每次去北京,一下火车就一种烧焦的味道,但问常驻北京的同事,他们说他们闻不到啊,经常还能看到蓝天白云,但我们南方人去就是无法适应这种味道。

很快又是冬天,这个雾霾又要开始,很多人呢开始储备空气净化器,或者准备出去休假等方法,但北方地区如果不改变冬季取暖的方法,如果北方的各种钢铁,环北京的钢铁带不咔嚓掉,那么,雾霾北京是绝对不可能没有的。好在下雄安之下,我们看到了政府这次通过供应侧改革,真正的第一次对各种污染企业来真的。其实,在发展模式上,中国的这些小而乱的钢铁企业,虽然在最开始脱贫阶段能够支持当地的发展,长期看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环保现在是一个环保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编一样,只要有蓝天白云,GDP少一点有什么不可呢?

美国的研究显示,供暖政策让中国北方人比南方少活了3年,那么,北方的兄弟们,你们不支持一下如何改变你们的生活方式,多活几年吗?


美研究:供暖政策让中国北方人比南方少活了3年


2017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项研究称,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的供暖政策使得中国北方的大气污染浓度比南方高了46%,空气污染可能会导致心肺疾病死亡。而据研究数据,每立方米中PM10每增加10微克,就会减少0.6年的预期寿命。据此推算,供暖导致的空气污染使得北方人的预期寿命比南方了少了3.1年。

石家庄市被雾霾笼罩图片来源:新华网

这项研究主要采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4-2012年之间发布的数据,旨在证实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之中会大幅缩减预期寿命,说明颗粒污染物是目前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环境威胁。

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援引该研究作者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脉耕的话说:“研究所揭示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改进政策,以改善中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地受重度空气污染影响的人们的生活。”

“我们的发现表明,从长远来看,这些改变会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很大好处。”香港科技大学的助理教授何国俊说,“如果全中国都能达到PM10的一级标准,即每立方米40微克,那么就能挽救至少37亿年的寿命”。

实际上,这并不是该研究团队第一次就中国的供暖政策和人均寿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据上海科技馆主办的《自然与科技》杂志介绍,早在2013年7月8日,他们就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研究称,中国北方数十年来烧煤引起的严重空气污染导致人均预期寿命比南方减少至少5年。


改善供暖,就能增寿?


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称,从之前的那篇论文发表以来,中国也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了更多努力。中国正将其主要供暖途径从燃煤锅炉转变为燃气锅炉或电锅炉,并已关闭了许多造成污染的工厂。因此,在北京等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几个城市中,空气污染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是环保,更是政治

我们从雄安新区设立的点评开始,就关注环保,背后是有深刻的逻辑的。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的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已经在倒逼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必须瞄准保护环境。十八大报告中将“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新加入“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环保极其重视,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特别强调绿色,并将其摆在了突出位置。

目前的环保督察,史上最严、力度最强、效果最明显相较于之前有代表性的大力度全国范围环境督察(2009 年全国环境督察行动),本次环保督查史上最严,且分四批对全国各省区市实现全覆盖,分批次看,一批比一批严,预计第四批环保督查力度会更严。今年3 月,4 部委联合6 省市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对京津冀地区“2+26”个城市实行限产和冬季错峰生产,8 月,具体行动方案公布,指标任务下达到地级市,我们最近在山东省的调研表明,各级企业也制定了相应方案,预计会严格执行。



价格平稳后,供需缺口仍将持续


考虑到去产能和环保督察的影响,PPI 价格可能在8-9 月份迎来下半年高点。8 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于8 月7 日至15 日陆续实施督察进驻,边检查边整改,预计9 月15 日全部完成督察工作。我们认为考虑到十九大,第四批环保督察工作会更早结束。环保督察最严格的时间在进驻阶段,行业价格随预期提前调整,因此2 个月后将迎来价格高点,9 月份是PPI 环比高点,最高可能达到环比涨幅1.0%,在9 月开始继续下行。但是此轮环保力度很强,各地可能也会陆续开展回头看,避免污染源死灰复燃,供需缺口不会很快收缩,企业盈利料可持续。总量上看,环保限产对工业增加值和GDP 的影响不大我们综合区域角度和产业角度两种测算方法,预计不考虑其他因素,环保限产本身最大可能降低GDP 同比增速0.2-0.3 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其他因素(如出口、基建、制造业等边际向好的力量),可能影响还会变小。总体上看,环保限产对经济的影响是负向的,但不会太大。我们在年初的全年经济预测报告《轻微类滞胀下的改革与政策选择——2017 年宏观经济展望及经济数据预测》中提出全年经济可能处于“轻微类滞涨”判断。目前来看,经济可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然而我们提示的是,总量上这种走势,并不影响行业内龙头公司因环保限产受益,盈利修复仍然可以持续。

一、环保为什么是政治任务?——四个角度分析

(1)有效性: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化解错综复杂现实问题的点

2013 年以后,党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判断主要是“三期叠加”,即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增速换挡期和改革转型阵痛期。做出这个判断,是基于我们当时面临着几个难题。第一是国有企业不赚钱,这就导致很多冗余的劳动力滞留在传统部门,既不能致富也无法走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很大。第二是银行坏账太多,也正是由于国有企业不赚钱,但仍然存在着软预算约束,占据大类信贷资源,最终却很多形成坏账,把银行也拉下水。第三是政府干事也缺钱,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东北一些基层政府财政甚至入不敷出,背后是传统融资方式的受限以及地方税种的缺乏。第四是环保问题直指民生,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深刻刺痛民众的心。

面对这样的困局,改革也阻力重重,既有可能迫使银行坏账问题爆发,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也有可能让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爆发,引发信任危机,还有可能导致大量工人失业,造成社会不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解决多难问题的妙手棋。而环保就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手段。价格上涨、利润修复、行业出清,银行(坏账减少)、国企(盈利降低杠杆)、

政府(环保税成为地方税种)的问题都解决了,而且还真正改善了环境,为改革创造了时间和空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两点涉及到环保问题。第一是补短板,包括了补环保短板。第二是去产能,去产能中包括以行政手段去掉垄断行业中的过剩产能,从而修复企业资产负债表,解决利润不足,杠杆过高问题。也包括以环保为核心的限产指标,以市场化的方式去产能,辅以环保督察,把环保等限制性指标切实落到实处,然后促进市场自发出清。

在国家深入推进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去产能——行业出清集中度提高——价格提升,成为一条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路径。今年在去产能方面的安排有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钢铁、煤炭今年任务总量比去年有所下降,已经综合考虑了换届年维稳、去产能后期难度大等因素。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述,“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 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 亿吨以上。相比去年实际完成压减了6500 万吨钢铁和2.9 亿吨煤炭有所下降。任务目标制定的少,超预期完成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大。

第二,今年上半年去产能进度很快,显著超出市场预期,与换届年赶进度有很大关系。据国家发改委披露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5 月1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下一步去产能工作时,今年全国共退出钢铁产能3170 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共退出煤炭产能6897 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46%。根据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数据,今年6 月底,全国钢铁去产能完成了全年目标,地条钢已经基本实现出清,煤炭上半年共退出产能1.11亿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量的74%。

8 月18 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煤炭去产能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截至7 月底共退出煤炭产能1.28 亿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量的85%。其中,内蒙古、辽宁、江苏、福建、河南、广西、重庆7 个省(区、市)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第三,去产能的范围有所扩大,从钢铁、煤炭两个行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先扩大到煤电产能,各部委的工作计划中又明确扩大到有色金属、水泥、平板玻璃等领域,特别是电解铝行业去产能持续超预期。

我们认为,目前去产能已经开始从行政化去产能逐渐转向市场化、法制化去产能,环保是核心限产指标。一季度去产能节奏的加快很大程度上是行政化去产能起作用,由地方政府主导,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对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产能进行关停并转。而进入到年中时期,国家环保部进行第三批、第四批督察开始,利用环保、能耗、安全等限制指标,不达标的企业和产能坚决依法依规处置或关停。这其中环保要求排在首位,是限产的核心指标。从中央已开展的三轮督察来看,查处问题人数越来越多,可能是因为后批次问题更大,也表明中央督察力度越来越坚决,我们可以预计第四轮环保督察只能更严绝不放松。

(4)必要性:我国必须要改善环境,否则涉及民族危亡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的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水环境、土壤环境等其他污染来看,我国也面临比较严重的问题。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在2016 年中旬公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耕地点位超标19.4%,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超标点位36.3%,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土壤超标点21.3%。环境保护部在2017 年中旬公布《2016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1940 个评价、考核、排名断面中,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16.8%、6.9%和8.6%(I-III 类是好水);流域水中Ⅳ类、Ⅴ类、劣Ⅴ类分别占13.4%、6.3%、9.1%;112 个重要湖泊(水库)中,Ⅳ类、Ⅴ类、劣Ⅴ类分别占20.5%、5.4%、8.0%;地下水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10.1%、25.4%、4.4%、45.4%和14.7%。

环保督察不能是风暴,必须是常态才能真正让全社会形成这种认识,促进形成一个健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宣部与央视联合制作的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对环保的阐述更加深刻,已经上升到民族存亡的高度。“中国,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但只用了几十年,中国经济便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变得如此珍贵。纵观历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等诸多古老文明,大多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的地区,而生态状况的急转直下,也让巴比伦、玛雅等一度兴盛的文明,由盛转衰,甚至毁灭。”

转自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热门资讯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