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快速评论

媒体生存环境裂变,地市报该怎么应对

作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来源:转载 浏览: 2017-01-17 13:48:18
本期《传媒周刊》以新一年地市报的机遇与挑战为题,请业内实践者为地市报发展建言献策,以期在新年之初,为更多同行开阔思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本期嘉宾: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 万光政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襄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王正强 遵义日报社副总编辑 周俊南

 

各地地市党报近年来紧紧围绕当地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奋力打造着当地第一媒体品牌,虽然在融合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地市报人努力在挑战中寻机遇。为此,本期《传媒周刊》以新一年地市报的机遇与挑战为题,请业内实践者为地市报发展建言献策,以期在新年之初,为更多同行开阔思路。

 

核心观点

 

要提升新闻品质,加强版权保护立法,严格追究侵权责任。——万光政

   

必须从纸端向指端跨越,思想解放的程度、观念转变的快慢直接决定着媒体融合的进度。——王正强

   

即使再大的新媒体,也有他们不能触及的地方。地市级党报要生存发展壮大,就要深耕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要与地方贴得更近,这是我们的目标。——周俊南

   

通过做好本地新闻和本地服务,整合更多本地资源;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域整合平台、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做大做强集团的媒体产业。——万光政

   

在经营上,争取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大型活动、大型会展,做专刊、专题、专版;积极策划主题鲜明又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文创项目,繁荣当地文化经济。——周俊南

万光政

王正强

周俊南

   

思想解放是先导 记者转型是关键

   

话题一:过去的一年,各地市报积极求变应对严峻发展形势。那么,在新的一年,我们的地市报发展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作为地市报的管理者,对解决现实困难您有哪些思路或建议?

   

万光政:就机遇而言,习近平总书记“2·19”“11·7”等系列重要讲话,为副省级、地市党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也为地市党报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当然,各级党委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支持、扶持的力度在2017年将进一步加大。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目前,新媒体盈利模式仍不清晰,难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下滑,大部分新媒体运营模式单一,没有综合流量变现、策划服务、代维开发等手段实现稳固的盈利。社交平台媒体化,大型互联网公司把控渠道和入口,主导了传媒生态圈建设。同时,宏观经济形势仍不确定,“L”形经济走势下,广告客户优先投放网络新媒体,导致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大幅减少。并且,队伍全员、全面转型的压力较大,普遍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

   

对于解决现实困难的思路和建议,一方面要提升新闻品质。任何新平台、新技术的应用,最终离不开优质的内容产品支撑。作为地方性媒体可从深耕本地找准定位,增强精品意识等方面入手。另一方面要加强版权保护。建议加强版权保护立法,严格追究侵权责任,建立版权交易平台,规范包括社交平台在内的新媒体稿件采用付费制度,构筑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

   

王正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就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表重要讲话,这为地市级党报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迎来重大机遇。经过这几年中央及沿海开放城市先进报业的探路,实现媒体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已基本成熟,为地市级媒体用好后发优势奠定了基础。但要想快速实现赶超,我们必须从纸端向指端跨越,思想解放的程度、观念转变的快慢直接决定着媒体融合的进度。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为了解放思想,先后带领专班到全国10多个报业先进城市考察(北京、广州、深圳、郑州、长沙),召开3次考察学习专场报告会,先从党委成员和中层干部开始解放思想,最终形成深化改革、加快媒体融合“一总三分”方案,获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其中,“中央厨房”项目获财政支持,今年6月底前将投入使用。去年年底,集团记者全部转型为全媒体记者,党代会期间我们首次实施全媒体报道,创下累计发稿500多篇,新媒体阅读和播放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佳绩,获市领导褒奖。

 

对于加快媒体融合,我们的体会是,思想解放是先导,流程再造是保障,记者转型是关键。

   

周俊南:地市级党报一方面要坚持政治导向正确,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好当地党委、政府的喉舌,另一方面还要在新形势下与新媒体竞赛,作出真实又有深度的报道,这应该是地市级党报面临的最大挑战。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中,地市报也具有更多的机遇。最重要的是来自中央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以来,增强舆论引导力,打通两个舆论场,成为各级党报的行动纲领,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成为普遍共识。地市级党报被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重点扶持,使地市级党报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不再迷茫和困惑。

   

同时,各地党报都在积极进行着媒体融合,有些地市报已经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阶段,这批先行者的经验为后出发的兄弟媒体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增强了深度融入新媒体的信心。

   

在新媒体铺天盖地的传播生态下,纸质媒体有其独特的价值。即使再大的新媒体,也有他们不能触及的地方。地市级党报要生存发展壮大,就要深耕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要与地方贴得更近,这是我们的目标。虽然与新媒体相比,在传播数量、传播速度上,我们都处于劣势,但是只有呈现出有地方特色的、符合本地读者需求的内容,我们才能体现出地市党报的优势,才能不被新媒体所取代,才能不丢阵地,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

   

此外,积极建设本集团的新媒体中心,利用新媒体渠道快速有效地传播我们采写的深度内容,服务好当地的受众,是我们近期重点要做的事情。

   

“媒体+”保存量不减 “资本+”提升增量

   

话题二:纸媒生存环境严峻的当下,就地市报而言,2017年咱们准备采取哪些应对之策,以保持舆论引导力不减弱,经营收入相对稳定?

   

万光政:在舆论引导方面,要弘扬主旋律,抓好主题报道。以《杭州日报》为例,以放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效应、加快城市国际化为主线,宣传全市创新、开放、生态、文化、民生、法治建设上的新发展、新成果;打好主动仗,抓好媒体融合。加强媒体融合顶层设计,完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轨运作、顺畅高效和一体化发展的内部机制。突出“两微一端”重点,加快布局移动互联网业务,重点打造“城事通”等一批拳头新闻产品;守好主阵地,抓好品牌建设。通过推进新闻创新,打造精品佳作,开展策划活动,营造重大主题报道的“焦点”与“热点”,树立党媒引导舆论的鲜明旗帜;把握主动权,抓好舆论引导。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舆论引导机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督促问题整改。

   

在经营方面,一方面坚持“媒体+”,保证存量不减。继续深耕服务、加强策划,立足媒体主业,做好运营的同时,持续推动会展、户外广告、商务印刷、物流配送、文创综合体等在内的产业发展;用好新媒体已有的流量变现、整合营销、代维服务等盈利模式,开放思维,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坚持“资本+”,提升增量。通过入股、收购、投资等手段,寻找、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强化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孵化内部成熟项目;出台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制度,为具有经营思维和理念者提供施展才华的更广阔舞台;加快国有企业股改、挂牌及上市培育力度,形成上市梯队,加快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王正强:2016年是集团的“改革年”,2017年我们的定位是“落实年”,将突出流程再造,推进“媒体融合工程”,今年上半年建成全媒体采编平台“中央厨房”,配套规范全媒体报道流程,建立报纸品牌栏目与新媒体传播深度融合机制;突出开源节流,推进“管理创新工程”。对经营板块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对日报、晚报编辑部和机关综合管理部门推行预算管理,对后勤物业实行市场化运营,倡导过紧日子、勤俭办报,向管理要效益;突出团队建设,推进“人才培育工程”。围绕培育“两支队伍”,启动“襄报名记”和“媒体经理人”内部遴选工作,完善报纸编辑记者到新媒体部门轮岗交流机制,深化“师带徒”活动,营造“新闻工匠”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等。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争当“讲好襄阳故事”的排头兵,争当深化改革、机制创新的排头兵,争当市直单位作风建设的排头兵。

   

周俊南:一方面,通过内容立足,通过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亮度的内容吸引读者;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以项目或者工作室为形式的经营团队进行非报产业的经营探索。

   

占领阵地,是党报的首要任务。因此,在舆论的引导力上,《遵义日报》争取把旗帜举得更高,在言论的高度上进一步提升。2016年,《遵义日报》开辟了《名城论评》版面,策划的论题主要对准遵义市新近和正在发生的重大时政、社会热点、民生焦点等新闻事件,以“立体的言论环境、广泛的参与互动、不同观点的争鸣”的新理念,打造了一个本土“平衡声音”的言论广场,开创了《遵义日报》主流凸显、话题多元、大众参与、专业理性、开放活跃的品牌“社论版”。该版的选题是每周报社相关的编辑、评论员与当地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一周内突出的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进行讨论,以言论的形式每周推出一期。2017年,我们将继续把这个版面做强,增强党报的舆论引导力。

   

在专题上,我们希望通过具有温度的新闻更好地、更紧地贴近百姓,体现民声、民困、民盼、民情。为此,我们将继续增强新农村建设品牌,继续办好《乡镇视窗》版面,将视线继续投向广大的农村,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继续办好《四民社区》版面,将城市建设、社区建设、街谈巷议反映出来。同时,我们将在2017年第一季度进行再次改版,设置更多具有泥土气息的板块。

   

在经营上,一方面,争取与市里的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大型活动、大型会展,做专刊、专题、专版;另一方面,积极策划主题鲜明又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文创项目,繁荣当地文化经济。

   

融合解局限之困 深耕扬本地文化

   

话题三:地市报有本地优势,也有地方局限性。站在全国地市报发展的角度,您认为,地市报该有怎样的发展思路?

   

万光政:杭报集团在坚持“深耕本地”基础上,积极推进“跨界发展”,即一方面通过做好本地新闻和本地服务,整合更多本地资源,构筑集团所属媒体在本区域内的“首位度”;另一方面,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域整合平台、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做大做强集团的媒体产业。

   

坚持“深耕本地”。其一是做强本地新闻,在本地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做到第一播报、滚动播报、深度播报。突出权威性。围绕本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构建专栏、专版、评论、理论文章“四位一体”报道机制,形成舆论强势。突出地域性。强调从新闻的选材、内容、角度和写法乃至用语上都贴近本地。其二是做优本地服务。杭报集团坚持做“城市生活服务商”,“城事通”“无线萧山”“无线富阳”“掌上余杭”等多个本地客户端产品和“养生道”“周末去哪儿玩”“滨江生活圈”“浙医在线”等50余个本地垂直型服务型微信公众号。以杭州日报客户端“城事通”为例,重新上线后新增“找厕所”“医院挂号”“数字报”“驾驶证计分”“找车位”等服务功能,在没有宣传推广情况下,5个月新增用户30万。其三是整合本地资源。杭报集团通过集聚本地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用户资源的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盈利的“胜势”。如整合各方面本地资源,每年举办老博会、工美展、童博会、家博会、婚博会、艺博会等各种会展近百场次。

   

坚持“跨界发展”,包括推进资产证券化、推进产业文创化。坚持以市场化手段为主,立足媒体基因,重点发展会展活动、户外广告、商业印刷、物流配送、艺术品展销、文创综合体六大文创产业。未来,还将培育大数据、移动视频、文化旅游、体育、养老产业等新的增长点。

 

王正强:作为地市报,的确存在地方的局限性,但在媒体全面融合的今天,这已经不是影响我们在全国发声甚至向境外发声的障碍。在襄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我们的全媒体直播不仅让在新疆、西藏的网友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报道,而且让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网友“亲临”会场,为我们讲好襄阳故事、传递好襄阳声音开了先河。

   

当然,地市报的影响力首先应该体现在地方。我认为,地市报未来不管面临怎样的发展环境,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导向管理不能有丝毫差错;二是必须深耕内容,守住传统优势;三是千方百计地挖掘地方文化,讲好地方独一无二的故事。

 

周俊南:作为地市党报应当想办法突破地市级党报的局限,让党报与百姓有关联,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和工作,让百姓有看党报的理由。地市级党报应当立足当地、依靠当地,在挖掘内容的深度上,充分发挥地市级党报天然的优势,调动多方面资源,对当地的重要会议精神、重点工作的推进,进行解读或者深度采访和报道。要以“变信息纸为思想纸,变新闻纸为深度纸”的改革创新思路,注重选题策划、注重打磨精品、注重社会效果,以丰富生动、精彩感人的笔触,大力宣传好当地改革发展中的成就,讲好当地的故事。

   

不过,虽然内容是王道,但是如果传播不出去,内容就是死的,所有的努力都将是无用功。因此,地市级党报要积极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并为己所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抢占网络舆论阵地,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的技术为政务报道、民生报道服务。

   

作为传统媒体人,我认为,应当积极学习新媒体,紧跟新技术,彻底转变传统媒体办报的旧有观念,迅速融入媒体融合的发展浪潮,不掉队,敢创新。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热门资讯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