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MT
快速评论

厦大教授毕业寄语:不要随便叫陌生男人“老公” 网友顿时凌乱了……

作者:综合 来源:转载 浏览: 2016-06-22 17:54:47
这段视频最近火了起来。

这段视频最近火了起来。


(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


19日,厦门大学举办毕业典礼,代表教授发言:“图书馆带不走,实验室带不走,小师妹……哦,这个好像可以带走……还有,一定要在人生的内存,给自己,给至爱的人,留一个百分之一空间,不随波逐流,哪怕是一个爱称。所以,不要随便叫一个陌生男人“老公”,无论他多么有名,多么有钱!


网友们的解读……

@编剧却却:都是真诚道理,小盆友们看看。不迷信,不盲从,不崇拜任何东西,改造世界为己任,目光长远,勇于承担责任。


@为了更好的源哥:一样都是985,厦大在志愿填报前开始宣传了,看来我得提醒我们学校招生办买个热门了。


@情情大胃王:在这些女孩子眼里,像王思聪代表有钱大方,宋仲基代表帅气体贴,两人的合体就是老公的最佳模板,这只是一个在童话中才会存在的存在罢了。生活总是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邹智超1994:叫老公也就算了  老公每隔一段还换。


@冰融星矢:当媒体不停的在大报某男为国民女婿,某某为国民老公,某男为全民岳父,街头巷尾路人皆知,又何必急驶之中急刹车。


@陌路未成形:来自厦大新传院教授哎[噢耶]教授只是劝告女生在私人的情感世界里别年少轻狂草率的将自己终生托付给另一个人 然而牵扯上宋仲基和王思聪也是不懂 追捧明星和现实生活本是两码事 你可以在生活里死心塌地爱一个人 也可以狂热爱恋某个闪闪发光无法触及的人 大多数人都能分清这个度的吧。


@程振伟:不叫陌生男人“老公”不应是常识?本来就是千百年不变的道理嘛,教授口里说出来有道理,普通人说出来一样能理直气壮,不仅大学要培养“独立之精神”毕业生,社会也要有独立人格的公民,不该只由财富、权势垄断话语权,常识常规从来都是符合公序良俗,从来都是带有普通公民朴素情感的。女性都叫王思聪老公,没有王思聪有钱的男人就不配当“老公”?带有朴素情感的”老公”一词,居然沾上了铜臭谄媚味,毁一个老公的常识意义和情感只花了不到十年的功夫啊。不禁想问,还有多少千百年来不变的公序良俗和常识正在被颠覆?还要多少个邹振东教授才能把那么多反常识和恶俗拨正?

躺枪者

@虎纠猥琐大叔:这位教授从始至终都没有提过王思聪三个字,为啥评论区自己脑补起来?



@becca1998:男人不要随便叫别人岳父。比如那些韩寒的男粉。


对国民老公一词,王健林觉得很奇怪!

此前网易体育报道,观众:您儿子成为我们广大网友心中的国民老公,您是什么想法?


王健林:我觉得很不好。首先怎么会成为国民的老公呢?成为一个人老公是合适的,所以这个叫法我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叫。第二,我自己跟他这个事情进行过深入的沟通,他也觉得现在这样生活很苦恼,也没有隐私,很多事把它当娱乐笑料,不管做个什么事情都要来侃一侃,把他当成一个调侃的对象了是吧,所以他也觉得很不好,他甚至跟我商量说,我要不要出国去,我说算了,你别为这个事了。


问题来了,“国民老公”一词兴起才多久?


网络上“国民老公”一词起源于王思聪,据媒体盘点,2014年“国民老公”成为热词,到如今也才两年不到的时间。

查了下“老公”一词由来,小编已经凌乱……


“老公”一词:百度百科解释是这个?


“老公”原本是指太监?


@羊城晚报曾发文《追溯“老公”称呼的由来》:网上热传一个段子:“老公”原本是指太监。理由是清人笔记《枣林杂俎》记李自成进京后驱逐太监,“群呼打逐老公”。


姑且勿论《枣林杂俎》刊刻时是否脱落叠字中的“公”字,这也难掩在这之前“老公”作为丈夫的俗称,已在民间流行多年的事实。


请看元杂剧《鸳鸯被》:“我今日成就了你两个,日后也与我寻个好老公”;再看《水浒传》:“那大王叫一声:‘做什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记得老婆!’”


在“打老公”事件中,“老公”出自“老公公”。明史说,明代掌管宫廷事务的衙门长官叫“掌印太监”,从此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


当时太监专权,吏治腐败,官员尊称大太监为“老公公”,宫中办事的中层太监叫“公公”,但宫内数以万计操杂役的下层太监是不配称“公公”的,他们叫“净军”。


那么,“老公公”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看看它的历史语境:嘉靖年间外戚武清去见大太监冯珰时,不得不恭恭敬敬地叩头,口呼“老公公”,而冯只是屈膝回礼,谦让说:“皇亲免礼。”


但武清还不是始作俑者,在他之前某大臣上书大太监刘瑾,落款是“门下小厮上恩公老公公”。由此可见,这里的“老公公”犹如老祖宗。这个称谓,是权力通杀一切的中国官场的产物。


而民间口语中的“老公”,却是另一码事。广东客家学者罗翙云曾考证说:“公”原作“君”,由于“君”音转念如“公”,故民间俗称丈夫为“老公”。


古代妇女称丈夫为“夫君”或“郎君”,文言简作“君”。《礼记·内则·注》说:“凡妾(妻子)称夫曰君。”“君”在古汉语中也作敬称,语境与“您”接近,“夫君”就是“丈夫您”的意思。


不过,这里要强调“称夫曰君”要与“天地君亲师”区别开来,此“君”非彼“君”。


笔者不揣浅陋,对罗翙云的考证作点补充:“公”是古人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例如把老年男子叫“阿公”,家翁或外祖父叫“公公”,但“公”在古代也指父亲。


《广雅》释义说:“公,父也。”那么古代妇女称丈夫作“老公”,应是模拟孩子的口吻昵称丈夫,犹如北方人喊“(孩子)他爹”或“老头子”。


“老婆”也是一样,古人呼母为“婆”,例如南北朝民歌:“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所谓“老婆”便是“(孩子)他妈”或“老妈子”的意思。


后来,“老公”行踪变得扑朔迷离,疑似撇下“老婆”销声匿迹。上世纪80年代,粤语挟着港货的风头北上,“老公”竟被当作港产俚语“出口转内销”。害得北方的朋友再见到它时,竟然自家人不认自家人。


说来也怪不得网友,谁叫编辞典的学者也弄不清“老公”的原委呢,例如成语辞典对“公说公有理”的注释便很绕口:“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尽管注释还是回归“各说各的”意思上去,但在文字上是误注。


网上对“老公”的误读不但混淆了掌故,更有荒诞不经的传说。有个帖子说,广州城里发廊林立,小姐浓妆艳抹倚门卖笑,居然当街高呼:“老公,进来玩玩啦!”


在下弱弱问一声,这从何说起?且不说敝邑的阿Sir从来不是吃素的,就算真有那么回事吧,一门子心思猎艳的“麻甩佬”(好色之徒)要到发廊找小姐快活,碰上小姐这么一吆喝,还敢昂首阔步往发廊里闯吗?


三湘都市报说“老公”原指父亲……

@三湘都市报:《古代“老公”原指父亲》,文章称,《南北史续世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意是:高昂兄弟4人,凶恶残忍。于是,他们的老父亲向人诉苦,说自己将来死了,恐怕连“一丘土”都没有。后来,真的死了,高昂为老爹建了个大墓,对着墓里头的老爹喊话,说如今墓这么气派,该知足了吧!


令人觉得蹊跷的是,当时高昂对着老爹喊话,用的称呼却是“老公”。若是用如今的意思来理解,难免令人啼笑皆非。


可后来,发现在古人的笔下,屡屡有这样的用法。原来,古时候的“老公”,并非如今所指的“老公”之意,而是用来称呼老爹。


然而,并非所有的儿子都会称呼老爹为“老公”。相反,会把老爹称为“老公”的,少之又少。这是为何呢?原来,这“老公”二字,尽管可以用来指老爹,但却带着不敬的味道,有点像现在的不孝子把父亲称为“老头子”的意思。所以,在提倡孝道的古代,会用这个称呼的并不多。但另一种用法,儿媳称呼公公,有时也会用“老公”这两个字。

   

但儿媳一般是在对第三者提起家里的公公时,才会用到“老公”一词。儿媳口中的“老公”,其实是“老公公”的简称,和儿子说的“老公”,并非同一个意思。


综合媒体报道


你怎么看?


深蓝财经网 微信号:shenlancaijing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热门资讯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