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一轮,他们唱衰中国败了!
在穆迪和标准普尔将天朝的评级下调之后,宇宙三大评级公司中剩下的那一个—惠誉终于也对中国做出评价了:4月6日,惠誉发布报告,决定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维持在“稳定”,并认为中国经济不太可能发生硬着陆。
别看惠誉没做什么,但是这个“没做什么”可比“做了什么”要耐人寻味得多,最最关键的是,惠誉在自己的报告里面讲:如果不是债务问题的拖累,经济中的杠杆程度较高,我还有可能把天朝的评级上调至“AA”级别的哟!
很多人都觉得:相较于穆迪和标普,惠誉才是个好同志啊!但是姐不这样认为:之前穆迪率先放了一炮,市场没什么反应;标普又补了一枪,央媒都没怎么理会,这就意味着市场对他们的评价还是不认可的嘛!大家都是聪明人,惠誉没必要自己找不痛快。
好,姐宣布,本轮评级公司VS天朝,天朝胜!
天呐,天朝竟然胜了,放在几年前,这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
从历史经验来看,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一旦被“三大”下调了评级,接下来的日子都不好过:1997年10月,穆迪下调泰国评级,紧接着泰国的货币、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一泻千里;2009年,穆迪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当天希腊股市暴跌6%;2011年8月,标普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立马引发全球金融动荡……
尽管很多时候“三大”下调某个经济体的信用评级的确是因为其状况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百年历史的“三大”在人民群众中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们的下调评级报告就相当于铁扇公主手里的芭蕉扇,轻轻一扇,大火就开始燎原。
难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如此评价:“我们目前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个就是美国,一个就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评级毁灭一个国家。相信我,有时说不清楚,这两者谁的权力更大。”
可现如今,貌似市场并不care穆迪和标普怎么说,这也给了楼继伟不care西方评级,拒绝拜码头的底气:
"市场并没有因此而使得和中国股权债信相关的一些指标发生变化,比如说CNH,也就是离岸人民币汇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升了。”
呵呵,这不怪别人,这主要怪评级公司们在过去的日子里站在宇宙中心恃强凌弱,作恶太多。
细数三大评级公司N宗罪
1第一宗:利用群众的信任谋私利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债券在发行时,都需要出具评级机构的资信评级,评级越高越值钱,所付出的利息就越低。
可“三大”是这么做的: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有64000个公司拿到了“三大”的最高级AAA评级,要知道世界上一度只有12个企业能达到AAA的严苛标准,而我们的评级机构通过给有毒证券(主要是次级房贷)提供高评级狠狠地赚了一笔,总收入从2002年的30亿美刀升至2007年的60亿美刀,其中穆迪的盈利在2000~2007年间上升了3倍。
2第二宗:春江水暖你不知?
从人物设定来看,评级报告应该能够及时预警,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可是2001年,就在安然申请破产保护的前几天,其债券还被评级公司认定为“投资级”;2007年,雷曼兄弟都要开破产保护的听证会了,其债权等级竟然还是“A”;希腊出问题的时候,评级竟然比当时快速发展的天朝还要高……
3第三宗:世界负责坍塌,你来负责踩踏?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三大评级机构评了很多“AAA”级的有毒债券;结果等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就是2008年的7月,三大评级机构大范围调低全部次级债的评级,引起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大范围恐慌,进一步放大了危机效应。
这种做法最终惹恼了美国国会,2008年在听证会现场,美国国会议员们争先恐后地批评“三大”是制造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美联社也如此评价:“降低评级直接导致了全球投资者的恐慌抛售,从而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4第四宗:屡败屡评,要你何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如果“在连续12个月的时间里级别变动达到或超过三个小级别”,就算是评级失误。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按照穆迪和标准普尔的评级标准:
评级相差3级那可是两个不同的level!想当初投资者看着你的评级花高价买了债券,结果债券还没到期呢,你告诉我手里的债券信用等级下降了,没以前那么值钱了,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违约风险,这不是要了投资者的命么。
再看看这几家评级公司在前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
一口老血喷出来,不解释。
5第五宗:因为说话好使就随便欺负人
中国经济网曾经报道过:某年穆迪想给一家叫汉诺威的德国公司评级,然而这份“好意”被汉诺威拒绝了,穆迪恼羞成怒,主动给汉诺威评出了很低的级别,并在2003年将汉诺威的债券级别降至垃圾级。要知道汉诺威在德国的再保险界也是巨头一样的存在,无奈之下,汉诺威只能接受穆迪的收费评级服务。
2003年的时候,德国人和老美因为伊拉克战争闹了点别扭,结果从2003年3月起,德国企业接二连三地被标准普尔降低信贷评级,这也导致诸如钢铁制造商巨头Thyssen Krupp在内的很多德国企业股价跌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当时德国社民党经济委员会领导人温德就表示:“近期的降级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不排除德美紧张的外交关系甚至间接地影响了评级结果的可能”。
顺变提一句:当时标准普尔将澳外汇债务评级升到了最高级AAA呢,当然,澳大利亚确实在伊拉克战争中坚定地站在了小布什那一方。
怎么就没人管管这些臭不要脸的?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很义愤填膺:这几家评级公司这么坏,怎么就没人管呀?
怎么管?人家会说:根据我们的评价体系和了解到的情况,得出的就是这样的结论呀!
不过这些借口也不意味着这几家巨头就可以逍遥法外了:3月31日香港证券期货事务上诉庭做出终审决定:决定对穆迪处以1100万港元罚款,理由是穆迪在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刻意对49家中国公司表示担忧,认为这些公司受到政府的管制,致使这些公司股价大幅下跌。香港证券期货事务上诉庭认为,该行为违反了香港证券期货条例。
只是按着这三大评级机构的尿性,区区1100万港元并不足以使他们改过自新。于是欧洲那边说:我们要建设自己的评级机构。
我们大天朝也意识到了这点,现如今也成立了七家评级机构,只是这几家本土的花儿早就被那三匹华尔街的狼瞄上了:
中诚信国际被穆迪收购了49%的股权,双方约定只要政府同意,穆迪就可以控股(PS:按目前的形势看,估计够呛);联合资信与惠誉的合资已经进入正式程序;上海新世纪与标普的合资也在洽谈中。如果从覆盖整体信用债发债主体的数量占比上看,天朝51.14%的评级市场已经被“三大”染指。
PS:中诚信国际:20.32%(2);联合资信:15.31%(5);上海新世纪:15.51%(4)(括号内为天朝市场份额排名)
最最关键的是,我们本土的评级资信公司竟然也染上了这三只的坏毛病: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曾经表示:证监会在全部7家证券评级机构展开现场检查工作中发现,这几家公司或多或少地存在些问题。
然后,北京证监局依法对大公国际和东方金诚出具警示函;天津证监局依法对联合信用出具监管警示函;上海证监局对上海新世纪和中诚信证券评估出具监管警示函;深圳证监局对鹏元资信出具监管警示函……
话说现如今尽管三大还占据着全球90%以上的资信评估市场,可这些年的糊涂事做下来,也算是把老祖宗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信誉败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正是天朝的资信评估公司们积攒信誉,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时候,你们可长点心吧!
来源:九个头条(ID:topnews-9)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