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快速评论

券商一哥换帅了,张佑君何许人也?

作者:综合 来源:转载 浏览: 2015-11-17 21:54:37
说到券商,中信证券可谓当之无愧的老大。据2015年三季报显示,中信证券以净利润160亿元的成绩稳居上市券商老大。

来源|新浪财经、经济观察网、智通财经网


说到券商,中信证券可谓当之无愧的老大。据2015年三季报显示,中信证券以净利润160亿元的成绩稳居上市券商老大。



王东明退休 


11月17日上午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王东明因年龄原因退休,张佑君拟任董事长。


据新浪财经,内部人士分析,经历股灾之后,如果中信集团还能对中信证券施加决定性影响,张佑君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如果这样的话,局面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按照中信集团的计划,一直在减持中信证券的股权,同时计划收购汇金持有的中信建投的股权。下一步,张佑君接任中信证券董事长,这意味着中信集团战略计划得变更了:还是做大中信证券,这对中信建投不利”。


张佑君何许人也?


据经济观察报,资料显示,张佑君现年50岁。正值壮年的张佑君是根正苗红的“中信人”,职业生涯基本上在中信集团内部发展。1992年,张佑君加入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分行,并参与筹备中信证券,迈入证券领域,2002年开始担任中信证券总经理,2005年离开去组建中信建投,之后一直担任中信建投董事长一职。

到了2011年,中信证券将中信建投45%的股权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中信建投的第一大股东也由中信证券变更为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张佑君由此卸任中信建投董事长一职。

彼时,由于张佑君曾任中信证券总经理且参与组建中信证券,对中信证券具有很深的了解,业务能力出众,再加上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年龄60岁到达退休阶段,当时有传言称张佑君将重新回到中信证券,接替王东明出任董事长一职。

在张佑君主持中信建投之时,中信证券在快速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原总经理程博明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业务能力超强,而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王东明的接班人。

在卸任中信建投董事长一职之后,张佑君并没有在中信证券任职,而是回归中信集团,任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将主要精力放在运作中信集团整体上市之上。

而作为张佑君的老搭档和老上级,常振明作为中信的“救火队长”更被人熟知,常振明的传奇经历,中信集团内部无人不知,他是集团内部唯一敢和当时董事长王军“对骂”的高管,也是屡屡起死回生的“逆转神”。

2000年,常振明空降损失60亿元的中信嘉华,一年之后,中信嘉华斥资42亿元收购了华人银行,到了2002年上半年,中信嘉华净利增长已达22.6%;2005年,顶着原董事长张恩照落马的压力,常振明将建设银行推向了港股;2009年4月初,常振明“临危受命”,挽救了因金融海啸中亏损严重的中信泰富。由于常振明的过往成绩,在今年的A股大调整中,市场上还传出过常振明履职证监会主导市场救火的消息。

常振明与张佑君,一个是擅长处理危机的“救火队长”,一个是初创期的创业元老,此时的中信证券人事变动,被寄予稳定中信证券局面的期望。

截至目前,中信证券内部最高经营管理机构执行委员会的八名成员中,已经有四人被要求协助调查,其中三人被公关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接受调查,有八名业务骨干被要求协助调查,其中四名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接受调查,原总经理程博明尚在调查之中。


张佑君:做什么都要有一个游戏规则


另据智通财经,几年前,张佑君接受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校报采访时表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游戏规则,证券业尤其如此。国外证券投资业的发展进程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不能违反规律做事。


以下是张佑君当年内部采访实录:


忆当年漫漫求学路谁也不曾想到当年的"四大闹将"之一会与如今成熟稳健的张佑君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个称号一直伴随他的整个童年。从小生在北京的他特别爱玩、很调皮,头上还开过瓢。


这一切在举家迁到江苏后发生了改变。1979年,还在上初中的张佑君跟随父亲来到江苏,"没有江苏的生活就没有现在的我",他这么评价自己在江苏的日子。刚转学时,他参加了一场入学考试:化学0分,物理20分,英语刚刚及格。这对于张佑君无疑是晴天霹雳,但也激发起他的好胜斗志,"特别奇怪,一下子就特别想学习了。"


江南的夏天炎热,蚊虫多,为了防止自己被蚊子侵袭,每次看书的时候他都得穿长裤,然后把裤腿塞在雨靴里,衣服也是长袖的,扣子一直系到最上面一粒,或者直接钻进一个小帐篷里看书。在那样一个大蒸笼里学习,全身湿透不说,在闷热的环境要想静下心来看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南方湿冷的冬天也是对北方人的一个巨大考验,每年冬天他手上都长满了冻疮,钻进被窝连被子也是湿的。每晚看书都先用热水洗过后,裹上棉衣、穿上棉靴开始挑灯夜读。如此艰苦而刻苦的学习经历必然会获得回报,1983年,张佑君只身来到北京参加高考,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


人大四年,张佑君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他坦言:"大学里要博览群书,养成自己的性格和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大学期间他经常泡在图书馆里,翻阅各种各样的书,积累了多方面的知识。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种学习境界,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谈到自己的恩师,张佑君一下子就说出王克华、王传伦和陶湘等专家学者的名字,他们的个人品格、治学风格和学者风范都深深地感动他,影响着他,让他终生受益。那个年代正统的教育方法,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是他品行养成的沃土。


老斯坦福先生曾经说过:"请记住,生活归根结底是指向实用的,你们到此是为自己谋求一个有用的职业。但也应该明白,这必须包含着创新、进取的愿望,良好的设计和最终使之实现的努力。"


张佑君认为那个年代的人一般都比较循规蹈矩,缺少主动和创造,只是一味地接受任务,完成任务,而这归根到底与个人的思维 方式有关。大学时代的张佑君已经充分感悟到打破陈规,不断开拓创新的重要性,这也促成他不断将自己的"小聪明"上升为大智慧,在职场中步步为营,稳步攀升。


初入职场的苦乐辛酸


1989年硕士毕业前夕,张佑君跟随他的老师前往深圳讲学,自己也同时在那里授课。随后,张佑君被困在深圳,无法返回北京,当时口袋里只有 三、四百元救命钱。为了谋生,他到处找工作,用他的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最后他终于在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成了那里第一个拥有硕士学历的员工。


去深圳平安保险面试时,其中一个要求就是会打字,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没碰过打字机,张佑君也不例外。没想到工作第一天,经理就给他一份资料,要求打印后发电传。


情急之中,张佑君突然回想起大学时翻看过一本打字速成书,他闭上眼睛默想那本书上写手该怎么放,然后根据那个顺序慢慢敲起来。一旁的人问他:"你怎么 打字这么慢啊。"他赶紧说:"好久没打了"。中午趁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练习盲打,渐渐地速度起来了,大家午休回来看到张佑君打字飞快,纳闷道:"你还行啊,一下子就这么快了。"


在当时那个没有谁知道什么是保险的年代,做保险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不会有谁愿意买保险,但是越是不可能的事情越是蕴涵着无限潜力。


张佑君借钱买了辆自行 车开始满深圳的跑业务,虽然处处碰壁,却也练就了他极强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坚忍不拔的耐力。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保险,在业绩的重压下,一切都只能 靠自己摸索,"忘我投入"是他在平安保险公司工作中最深的体会。


在两年做保险的过程中也渗透着很多的艰辛,张佑君却懂得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用过人的智慧将复杂的事化解掉。张佑君在回忆某一次经历时说:"当时有一家 宾馆的业务很难做,他们的财务经理不搭理我们,我们跑了很多次都拿不下来。有一天下大雨,我们穿着雨衣骑着摩托过去,到了那里就把雨衣一脱,先在外面站着淋,淋得全身湿透,然后准时到,当时财务经理一感动就把项目给我们了。"说完,张佑君一拍大腿,爽朗地笑了起来。


临危受命掌舵中信建投


在平安保险工作的几年中,他有幸筹备组建了平安保险证券营业部,他任第一任经理,从此他也就热衷于证券业务了。1992年,张佑君进入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分 行,并在中信证券从底层做起,营业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2005年起担任中信证券总经理。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内第一家公开发行上市的证券公司,也是第一批取得创新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近年来中信证券利润总额、净 资本及净资产在全行业中一直名列前茅。在担任中信证券总经理期间,张佑君完成了很多并购案利,其中最大的一个案子是并购中国三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华夏证券。 应时,张佑君受命整合华夏证券,出任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于2005年11月,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60%,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40%。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证券 (含境内上市外资股)代理买卖、承销和上市推荐,证券投资咨询(含财务顾问)等。并购前的华夏证券从资产规模、业务量、人员数量到市场份额都比中信证券要 大,但是由于华夏证券在几年熊市中的经营不善,不控制成本,盲目投资等问题形成大笔不良债务。


并购后的重组、改造中总是面临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因特有的并购方式所带来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组建后的中信建投拥有2500个合同制员工,面对复杂的人 际关系以及刚刚并购时的人心涣散等状态,张佑君采取简单化的管理方式,"从来都是看工作,不看关系,对能力弱勤奋肯干的人一定要给他们时间。除非证明你不行,不然就一定有机会。"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为自己大学时养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找出最佳捷径。


在业务方面,张佑君吸取了华夏证券盲目投资的教训,明确中信建投的核心业务是证券,在做证券业务上,张佑君有自己的见解:"做什么都要有一个游戏规则,证券业尤其如此。国外证券投资业的发展进程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不能违反规律做事。稳扎稳打一直是中信建投的风格。"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推荐用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