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快速评论

陈彤离职新浪:离开,只是换个地方当高管

作者:黑马良驹 来源:转载 浏览: 2014-10-22 13:45:22
这位中国互联网门户时代的开创者、中国网络新闻的标志性人物,在移动化大潮到来之际选择离开,或许是传统媒体面临转型的最好写照。

门户之父陈彤:离开,只是换个地方当高管

10月22日中午,新浪发出内部邮件,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因个人原因将于近期离职。离职后他将继续担任新浪公司的发展顾问。陈彤1997年加入新浪前身四通利方,在新浪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做出重要贡献,深刻影响中国互联网门户内容运营模式。对于此次高管出走,外界纷纷猜测,陈彤辞职这是要自主创业吗?i黑马第一时间联系到了陈彤本人,被问及辞职后是另觅东家继续高管之路还是要单独创业时,陈彤独家回应称,暂无创业打算,仍会继续做高管。

陈彤是新浪网的“骨灰级”元老,尽管他不是新浪的第一“掌门人”,但作为新浪内容的主管,在新浪17年的发展历程中,陈彤扮演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

他曾骄傲于这种评价:“新浪是从最早的Web2.0网站发展到Web1.0的。”如今,他与并肩走过17载的新浪挥手告别,在众多祝福声中,i黑马和大家一起回顾下这位出生于河南开封,曾经的互联网“门外汉”是如何将新浪打造成互联网第一新闻门户的?

陈彤从小爱好新闻和体育,办事利索,雷厉风行。自2007年2月起担任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至今已与新浪同舟共济17载,被外界赞誉为“中国网络新闻第一人”,他也被下属偷偷称为“军阀”。他就像一台“永动机”,工作起来就像上了发条,永远停不下来,一旦遇到重大新闻事件, 24小时连轴是常有的事。他也经常对自己的下属说:“如果你愿意,每天做25个小时都可以。”

在林军著的《沸腾十五年》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大连金州没有眼泪》成就了一个叫陈彤的网友,他在新浪上的ID是Gooooooal,一共6个o,每次竖起来很麻烦,但很容易被记住。四通利方的老网友喜欢称后来成为论坛管理员的陈彤为“钩儿”,一旦犯了版规,陈彤总是第一时间手起刀落,刀下绝无冤魂;陈彤超严格的要求和粗暴直接的管理风格以及其良好的新闻感觉成就了一支强悍的网络新闻编辑管理团队。

陈彤对新浪有三大重要贡献:分别是门户、博客和微博。在陈彤的书——《新浪之道》中。他高度总结了新浪从“四通利方”到“新浪网”成立,并成为门户的四个重要发展阶段:
  
一,自由论坛时期,新浪从最初只有一个体育论坛,没有主动提供信息,很多人聚集在此自由讨论体育,并且主要是足球,相当于一个沙龙,一直到1998年世界杯,掀起一个讨论高潮,开始受到足球爱好者关注;

 
陈彤从小爱好新闻和体育,在他大学毕业后,陈彤在中关村度过了数年同后来的生活比颇为平淡的日子。1996年,他开始攻读北京理工大学通讯学硕士。

1997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彤在朋友所在的公司中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随后加入了四通利方。四通利方的第一个正式站点是1996年4月上线的www.srsnet.com。在四通利方,陈彤结识了有着
程序员背景、出任公司总经理的王志东(王志东为新浪第一任CEO)和因创建“新驿多媒体小组”融入四通利方,随后进入到四通利方国际网络部的汪延(后任新浪首席执行官)。

汪延跟陈彤一样,都是体育迷,于是他们联手推出了一个论坛版面——体育沙龙。陈彤发现这一论坛后很快成为其中的“大虾”,他当时的网名叫“Gooooooal”,goal意为进球。这期间,陈彤又结识了四通利方体育沙龙管理人李嵩波,向其提出想成为版主的意愿,并承诺将访问量提高10倍,由此,硕士毕业的陈彤成为四通利方网站的网络编辑,每月只有六百元的津贴。

1997年最大的热点事件是世界杯,当时外围赛进入到10强战倒数第二轮,中国队在主场负于卡塔尔队。王峻涛以“老榕”为笔名在论坛写了帖子《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瞬间引发轰动,两周后文章被数百家媒体疯狂转载。四通利方在线的“一夜爆红”引发了外界的极大关注。之后,四通利方在线顺势推出了体育频道,而四通利方追踪热点的形式也被后人称为网络报道形式的Web1.0时代。”
 
二,98世界杯——98年底的转型期,短短几个月时间,注册拥护迅猛增长,网站工作队伍也迅速壮大,他们决定将以论坛为主的被动接受信息模式,转化为由网站频道主动提供新闻信息。

 1998年,刚念完研究生的陈彤正迎来了中国的互联网热潮,网站的重要价值被四通利方感知,汪延和陈彤长聊了一次,希望他到四通利方担任专职的网络编辑,最终陈彤成为第一任网站主编。那一年恰巧赶上世界杯,当年5月,四通利方推出“法国98足球风暴”网站正式开通,并成为了法国官方站点指定的惟一中文站点,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汪延赶往前方报道,陈彤则组织人手搜集各方资讯,24小时滚动报道。

“法国98足球风暴”也借此成为了当年世界杯报道中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网站,因此也奠定了四通利方在论坛、体育报道和媒体中的地位。

据说,当时由于及时资讯获得了极好的传播反响,他们也获得了一笔在当时看来价格不菲的广告和赞助支持,一共是18万元。这是中文网络媒体通过具体报道获得的“第一桶金”。

三,1998年12月1日正式成立“新浪网”——2000年奥运会,这是门户网站运行初期,新闻运作成熟,并且相对对立,能及时、准确提供重要信息,这种做法当时在国内几乎没有对手;

1995年初,“华渊网”与四通利方合并,姜丰年(DanielChiang)出任华渊网总裁(之前曾在Trend Micro Inc担任总裁。)、王志东担任总裁。

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宣布并购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公司“华渊资讯”,成立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新浪网在北京、上海、台北、香港、旧金山等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在新浪网正式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发生了两起后来奠定新浪网在门户新闻网站的重要地位的事件:1998年12月17日美国对伊拉克实施“沙漠之狐”空中打击。在仅有10位编辑的情况下,陈彤决定按照世界杯报道的流程,24小时不间断滚动更新。之后,新浪的24小时滚动报道被固定下来。1999年5月8日凌晨6时发生了突发性大事件——“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 陈彤带领团队先于很多网站发表了几十篇及时新闻稿,并于当晚派人去美国使馆拍照,进行热点跟踪报道。

这一系列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不仅让大家认识到网络媒体是一个新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使得新浪网在当时的门户竞争中拔得头筹。

四,2000年开始出现竞争,很多网站开始运作新闻,成为群雄逐鹿时期。新浪网加强新闻内容,建设了40多个频道,内容含盖各个方面,被人称作“海量新闻”,一直到现在。

新浪最先以互动、迅速、信息海量为优势。但真正使其从门户网络的竞争中独树一帜的标志性事件是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新浪是国内第一家快速反应并进行报道的网络媒体,在“9-11”事件发生后9分钟即发出了第一条新闻,并以及时资讯更新、专题的快速、全面、深度的跟踪报道同步传播。当时,新浪还在“时事论坛”中开通了“寻找美国恐怖事件中失踪亲属专题”讨论区,成为新浪网最热门的讨论区之一。
 
针对“9.11”这一突发事件的报道使新浪网的浏览量大幅上升,其中,网站新闻首页的浏览量在次日上升4-5倍,达到4500万次。新浪当日推出的调查在短短几天内,就有60多万人次参加投票。自此,新浪网成为一个新闻品牌。

2003年11月陈彤升任新浪资深副总裁、全面负责新浪网的运营和内容管理工作。之前他的头衔是新浪网内容总监和新浪网中国区执行副总经理。

之后,在陈彤的带领下,新浪网随后在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报道(几乎以直播形式滚动报道)、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报道(成为第一届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奥运会)、2005年神舟六号的报道……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巩固了其门户网站的优势地位。

“海量快速”这四个字后来几乎成了中国所有门户(无论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的运营理念,新浪对其的运用甚至可以用“登峰造极”来形容。对于这四个字的精准把握和全力贯彻,造就了新浪中国第一门户的地位。

留有陈彤烙印的博客和微博

2005年的时候,“博客时代”随着博客中国方兴东发出“挑战新浪”的口号而诞生。陈彤凭借其对博客这一形式的初步认识和新浪多年门户运营中,累积的海量的名人资源推出了新浪博客,在“名人效应”的带动下“新浪博客”很快成为了又一内容特色,击退了刚刚取得一些优势的创业型博客网站,其创造的超高访问量也在门户网站中掀起了一股博客热潮。

2009年,新浪微博崛起。

起先,国内还没有“微博”一词,在美国提到微博时,都是用Twitter来对比,后来才开始正式使用“Weibo”这个词。陈彤称这个词是新浪的同事发明的。在推动微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名人策略使其取得了很快发展,在即时性和传播性上也远远超过其他同类产品。诸如“马航事件”最初就是在微博上引爆话题关注,并很快扩大传播影响的,在事件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上,微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当中,陈彤自然功不可没。在微博成立之初,需要拉动大V、媒体和政府来注册,陈彤也曾不遗余力,亲力亲为参与。

以上根据腾讯科技、Donews、钛媒体等公开报道资料整编而成。

新浪的新闻运作模式,引领了一整个“门户”时代的变迁。陈彤被公认为中国网络新闻教父,而i黑马以为“门户之父”更为贴切。诚如陈彤离职的消息发布后,新浪微博和朋友圈被刷屏的热议,陈彤的出走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会迎来一个怎样的崭新时代?以下是各方大佬的祝福:

@牛文文:老沉当然是互联网新闻的第一代表人物,这不用说。老沉也是极具创新力和执行力的双料高手,这个也不用说。我想说的是,他默默帮助了许多转身创业的人,我们大家要一起为他的新事业添柴助力,到他下一个事业平台去站台灌水。

@潘石屹:陈彤,感谢您。感谢您创建了微博,微博成为了过去几年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一股力量。

@任志强:幸亏有微博,老沉改变了世界。

@姚晨:谢谢你,祝君一切如愿。[干杯]

@何力:今天任志强退休、陈彤离职。这节奏。哎呀妈呀,@老沉 你咋有四个硕士学位呢[哈哈] 衷心祝愿老任、老陈未来更好更自由更开心。

@刘春:好兄弟,谢谢你昨天告诉了我

@朱学东:啊啊。祝福老沉

@纪中展-幸福乡村图:很多年前,与@老沉 在人大西门的顺峰吃饭。服务员毛手毛脚的几度把水或汤洒在了同席1优雅女士身上,惹得其勃然大怒,场面几近失控时老沉 说了句“大家都是苦出身”来缓颊。老纪对老沉的尊敬感上升了100%,之后老纪也时常用“大家都是苦出身”来提醒自己.[I黑马]

陈彤离职新浪:传统门户时代的告别

多次“被离职”的陈彤这次真的走了。

这位中国互联网门户时代的开创者、中国网络新闻的标志性人物,在移动化大潮到来之际选择离开,或许是传统媒体面临转型的最好写照。

新浪网曾经作为新媒体,革了不少传统媒体的命,而现在又轮到移动互联网来革门户网站的命了。从总编辑的频频离职说明,传统门户时代的确到了命运的三岔口。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门户高层离职近两年并不少见。仅仅在总编辑这个职位上,网易在三年里有两任总编辑离职,刘春去年也从搜狐离职。当然,上述这几位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和、其离职对公司所产生的影响,都不能与陈彤之于新浪相提并论,但背后却折射出门户网站面临的压力——在挖掘广告之外新的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总编辑这个职位并不好干。

将视线放得再开阔一些会发现,近年来媒体人离职已经成为风潮。《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长刘东华离职创办正和岛、21世纪传媒创始人刘洲伟离职创办前海传媒,尤其后者对财经媒体行业的影响,并不亚于陈彤离职对互联网行业产生的震荡。只是在不少人看来,刘东华、刘洲伟等人离开是因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前景被看淡而其所在的平台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转身空间。而新浪本身是中文互联网上影响力最大的门户网站,同时又拥有微博这个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交媒体,陈彤似乎并没有充分的理由离开。

伴随着移动化、垂直化、社交化的发展,不管我们是否承认,门户网站都正在成为传统媒体。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陈彤的离开或许正应了麦克阿瑟的那句话: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陈彤对新浪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贡献,但也必须正视新浪和所有门户正在面临的转型压力。

门户垂直化语境下的总编辑角色之变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英雄。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崛起掀起媒体行业的第一次变革,而近年来汽车之家、金融界等垂直网站的兴起,对门户网站大而全的模式又形成了直接挑战,这种挑战在用户规模、广告收入上都有表现。以广告为例,今年二季度汽车之家广告收入5900万美元,虽然远低于新浪的1.558亿美元,但后者的体量、所背负的运营成本压力也是前者的数倍。

加速推进垂直化转型,正是门户网站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去年4月新浪将门户的频道明确划分为媒体频道、综合频道和商业频道,后两者都要承担销售任务。按照新浪内部人士的说法,这种变化是要将新浪的影响力和流量更好的转化为收入。早在2005年,还是网易总编辑的李学凌就提出要将频道独立为子公司。新浪则在2008年将房产和家居频道分拆,和易居中国组建了新浪乐居并借壳上市,搜狐在2009年也将汽车频道升级为汽车事业部。

垂直化转型的过程中,总编辑的角色定位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新浪改版前,包括娱乐在内的部分频道已经开始内部讨论商业化的问题。这也表明对迫切需要转型的门户而言,商业化的压力远大于内容运营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总编辑的管理权限也在下降。在搜狐,总编辑负责的只有新闻、财经、军事、文化、读书、历史等频道,汽车、娱乐等频道早已独立运营。在新浪,随着财经、汽车等频道独立运营的进程加速,其独立性也越来越强。

移动化和社交化使内容不再是唯一“王者”

移动化和社交化的发展,在技术和运营上带给门户网站的挑战并同样不小。今日头条几乎一夜之间打破了门户网站多年沉淀所获得的行业垄断地位,凭借的只是“技术+社交”。在门户之争中落后于新浪的搜狐和网易,都不惜血本的推广移动客户端。腾讯在2012年对科技和财经频道进行改版,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要求编辑的文章能够同时用户门户、视频和移动端。微博作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引领者,也可以看做是新浪自己革了自己的命。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获取新闻的入口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新闻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社交产品获取信息,而不必依赖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另一方面编辑在信息筛选中的作用被弱化,因为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关系链直接获取资讯。这种变化之下,内容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技术和商业模式自然就成了和内容运营同等重要的事情。

相对于内容运营,传统门户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上或许感受到了更明显的压力。尤其是在商业模式上,目前的新闻客户端大多数还是以展示广告为主,而在手机成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第一终端之后,传统广告既对用户体验造成了伤害,也无法满足广告主对效果的要求,和门户在广告主资源上又呈现“左右互搏”之势。拥有微博的新浪或许还能在社交广告上有所突破,而其他新闻客户端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席卷之下,传统门户网站的转型已是势在必行。作为门户时代的开创者,陈彤此时离开的或许不只是新浪,而是向门户时代的一次告别。移动时代是否还会出现陈彤这样的标志性人物,这个问题也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虎嗅网】

陈彤简历

陈彤,1968年出生于河南。于1997年参与了新浪子公司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北京新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属的利方在线网站的初创工作,并于1998年3月正式加入公司。

1997年4月至1998年8月,陈彤任利方在线体育沙龙版主; 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任新浪网新闻中心主编;

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任新浪网内容总监; 2000年6月至2002年5月,任新浪网中国区执行副总经理;

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任公司副总裁兼总编辑; 2003年11月至2007年2月,任公司资深副总裁兼总编辑。

陈彤先生拥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通讯学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

1998年,陈彤主持“法国98足球风暴”网站一鸣惊人,创造了中文网站的访问记录。之后,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加入WTO、悉尼奥运会、“9·11事件”、雅典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获得巨大成功,确立了新浪网在全球中文网站中的优势。

【一财】


2013年,新浪不少骨干员工纷纷离职,传媒大观察曾经成文《离开新浪》,现特发出。



离开新浪

(本文写于201367日)

阳春三月的某一天,新浪网新闻中心副总监张文华又一次走出理想国际大厦的大门。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的核心部门供职九年后,他选择了离开。

张文华的新东家是凤凰网,这是一家近年来努力跻身商业门户第一阵营的“特殊网站”,其综合影响力在某些程度上已经可以与新浪并驾齐驱。

张文华在新浪以编辑入职,一直干到负责频道常务的副总监,近十年的经验让他深谙门户网站内容运营的苦和累。也许网络视频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给他吃了定心丸,张文华的职业新生涯并不是凤凰新闻部门,而是凤凰新媒体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凤凰视频。

张文华的离开被不少同事理解为追随旧主。201012月,原新浪新闻中心总监陈志华从激动网总编任上离职,出任凤凰视频副总裁。

陈志华离开新浪后,同样有着传统媒体背景的周晓鹏接管新浪新闻中心。

周晓鹏0711月加盟新浪。2011221,入职还不到四年,新浪公告他与财经频道邓庆旭、体育频道陆洋一起同时被拔擢为副总编。当时,邓庆旭已供职新浪10年,陆洋则是8年。

当时,外界对此有多种解读。新浪内部派系斗争一直存在,由于对内容一揽大权的总编辑陈彤一直被视为“新浪精神”的核心,此举有被解读为分权的信号。

但也有消息人士表示,原新闻中心总监陈志华与总编陈彤不和,“老沉曾多次冲出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大骂陈志华”。因此,周晓鹏被闪电提拔副总也有人认为是陈彤在要害部门巩固心腹的位置。

周晓鹏在出任副总编辑后,一直兼任新闻中心总监。与其他部门不同的是,新闻中心这么多年来竟一直没有主编的职位。这一点,倒与陈彤的工作管理风格一致——总编对要害部门内容最高权限的控制,不容许垂直体系下多一个级别的团队leader。但,这正是新浪高品质内容的强有力保证。

在笔者的印象中,张文华是一位踏实的业务骨干,在前任直接领导陈志华离开后的几年,他升任了副总监,但又从自己离职后追随旧主这一点判断,他个人似乎远离新浪复杂的政治圈。

事实上,和很多新浪老人一样,张文华离职前已没有了上升空间。陈彤体制下,副总编周晓鹏牢牢把握新闻中心一把手的职位,已被提为副总监的他在新浪的前途渺茫。

上升空间的问题不仅仅是张文华的问题,在新浪新闻中心副主编任上离职的人也不少。副主编张剑锋当年紧随陈志华后离职;副主编陈忠卫现在在新浪山西站做“总编”(新浪地方站归市场体系的杜红分管);副主编于杰,他原来是《京华时报》资深记者,在刚刚过去的五月份,他加盟新浪不足两年后离职,回归了传统媒体。

2012年,原新浪新闻中心副主编、微博辟谣小组组长谭超离职加盟人民微博。与谭超一起相继离职去人民微博的还有至少还有3位编辑。一位不愿与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陈彤在和人民网高管的一次会面中,曾调侃说他们挖了不少新浪的人。

此前,谭超是微博辟谣的主要负责人,他曾代表新浪史无前例接受采访并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后来突然有一天,新浪网友发现@微博辟谣的账号已经很久不再更新,与此同时,新浪微博推出了“社区管理委员会”,“辟谣”更多的发自“民间”,新闻中心辟谣小组的职责被微博事业部接管。

在新浪体系中,政务微博运营一直属于周晓鹏主管,而谭超此前正在周麾下。《新闻联播》无疑让谭超获得了更多的知名度和政治资本,他被中国最高党网相中,变身人民网微博事业部主任。

正如此,新浪微博不但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生态格局,也改变了很多新浪人的命运。

微博成立之初,微博事业部由原桌面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掌管。但新浪微博除了平台、技术之外,最重要的人脉及内容运营归总编陈彤负责,陈彤内容部门的属下都有拉人开微博的工作任务。由于是死命令,新浪运营部对微博的迅猛发展功不可没。

多方博弈也至始一直存在,比如最基础的新浪微博加V权限是掌握在微博事业部手中,运营部门拉来的用户需要提交到微博平台进行审核。

新浪微博个人首页的tips(最醒目的通栏推荐位)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此前新浪各大频道均可申请推荐位。但突然有一天,tips开始不断出现大客户企业广告,直至内容策划被完全取代。微博在商业化的过程中, tips已经不再有内容推荐了。此后,新浪微博推出的新版产品进一步弱化媒体概念,强调社交平台理念。

虽然新浪微博一直在探索平台商业化,但据此前媒体报道,仅2012年新浪微博就烧掉了10亿人民币。彭少彬领导下的微博盈利模式链条并未完全建立。

2011年下半年,一度有网贴爆出了彭少彬小道消息,虽然那则消息很快被删除,但此仍旧在圈内引发了不小的风波。

2012831,汪延正式卸任新浪董事长,CEO曹国伟兼任董事长。

201211月中下旬,新浪中高层管理人员在长城脚下召开会议。虽然笔者并未得知新浪“长城会议”的内容,但是根据现有线索分析,在那次会议上,董事长曹国伟至少做了两件事:一是通报引进微博战略投资者的情况,二是确立了新浪新的权力格局。

此后市场有关新浪的小道消息便开始多了起来。事后,传言一一变真。

20121228,多家科技类媒体报道,王高飞担任新浪微博总经理,负责微博用户产品和相应的技术和运营,门户板块由公司COO杜红全面负责。彭少彬在表面上已经离开微博,董事会令他去一个从没听说过的部门——创新中心。但彭少彬依旧是新浪微博法人企业的股东之一,他还没有完全离开。

2013219,新浪宣布首席运营官杜红升任联席总裁,任命许良杰为首席技术官兼联席总裁。

2013429,新浪宣布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浪微博接受阿里巴巴5.86亿美元战略投资。

股权激励是新浪微博拓展初期对员工的一项重要激励制度,不管是对微博事业部还是新浪运营部。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后,期权发放再次成为新浪内部的热门话题。

但是,近期有消息称此次新浪微博期权发放计划完全忽视了对微博作出重大贡献的内容运营部门,很多在新浪的老员工都表露出不满的情绪。

63的新华网转载网易稿件说,“以陈彤为代表的内容团队在内部博弈中彻底丢失了微博阵地”。

科技频道资深编辑、主编甘利选择了新目标——去美国哈佛大学进一步深造。原总编室主任、新浪著名老人曾祥雪在陈彤令下接管了科技频道。

此外,几天前的晚上,新浪网视频中心总监张国伟发出微博称将离开新浪。他为新浪服务也将近10年,但新浪视频一直是弱项,两年前张在那次副总编提拔中落败。最终,他选择离开。

而副总编辑周晓鹏,一直在探索通过新形态呈现新闻,实现门户网站的差异化竞争,使陈彤建立的“新浪模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阿里入股前,周很苦恼,他推动的新闻“新形态”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苦于上峰没钱给他挖人。

现在虽然有钱了,但严峻的是,离开新浪,已是不少老员工面对的残酷现实。(完)

(写于201367日)

【传媒大观察】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热门资讯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