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快速评论

财新记者:拒收车马费换来封面报道与爱情

作者: 周天 来源:转载 浏览: 2014-09-26 21:48:57
作者周天是中大新闻系学生,本科毕业后就进入了国内顶级媒体财新传媒。在财新的第一年,因为恪守不收“车马费”的规则,周天获得了自由的创作空间、采访对象的尊重,以及一段姑娘的爱情。虽然大家都说“一入媒体深似海,从此高薪是路人”,但周天更多看到的是媒体人这个职业带来的乐趣:增长阅历,结识一生至交,并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一些作品。

【编者】

作者周天是中大新闻系学生,本科毕业后就进入了国内顶级媒体财新传媒。在财新的第一年,因为恪守不收“车马费”的规则,周天获得了自由的创作空间、采访对象的尊重,以及一段姑娘的爱情。虽然大家都说“一入媒体深似海,从此高薪是路人”,但周天更多看到的是媒体人这个职业带来的乐趣:增长阅历,结识一生至交,并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一些作品。


文/ 周天

初入媒体这一行,大概还没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年纪,同时也实在没多少资本值得拿来吹嘘。权当分享一些心得吧,大家姑且听之,不足为道。


这个行业每况愈下的局面应该是众所周知的,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确实很难满足一些年轻人的期望。我也常常劝一些有抱负的朋友去银行外企,不要留在媒体了,因为这一行实在没办法给他们想要的生活,所谓“一入媒体深似海,从此高薪是路人”。

当然,本文目的不是散播负能量,还是谈谈正能量的方面吧。来财新一年多,慢慢写了一些深度的稿子,少数也算小有影响,有所斩获。记得有篇稿子登出来后,业界前辈罗昌平辗转问到我的号码打过来问我能不能转载,着实让我兴奋了一会儿。还有的稿子帮到一些弱势群体,可谓货真价实地行善积德。偶尔免不了赶稿到凌晨两三点,但一想到这些作品或多或少会成为历史的初稿,就立马振奋起来。

2013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文件刚一出来时老编辑们脸上洋溢的欣喜表情,因为他们盼了很多年,都没想到这份文件所规划的改革举措如此有力度,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在参与中国恢弘的改革进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一年多,我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益于与很多国内最顶级学者的交谈。因为分工和兴趣等原因,写了不少土地政策方面的稿件,对中国复杂的土地制度逐渐有了清晰的框架,对政策走向也有所掌握。这是媒体工作的一大红利,在搵食糊口的同时,也给自己积累了专业知识。

另一大红利就是结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包括一些学者官员。但这其中,我最在意的还是身边人,财新是中国一家小众但颇有影响的媒体,这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彼此志趣相投,能够成为他们的同事并继而成为朋友,我心存感激,与他们交流常常是一种享受。并且,我们的实习生一般都来自于复旦浙大之类的名校,都很优秀,常常独立可以写一篇大稿,与他们共事成为朋友,会有很多乐趣。

财新传媒据传是国内少数一两家员工坚持不收车马费的媒体,为什么说“据传”,因为别的同事拿没拿,有没有利益交换,我不得而知,但我自己确实不拿,并一直在坚持,连去采访路上打车我都很少申请报销,常常自掏腰包。“车马费”听起来还挺天经地义的,辛辛苦苦跑一趟难道不应该有点补偿么,整个业界都拿得心安理得。但实际上对方若不是有求于你,为何要给你钱。收了钱,你就得按对方的意图来办事,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不拿的话,只需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并不需要服从他人的左右,在我看来,这份自主远比那区区几百元更重要。这还没上升到“节操”的层面,仅仅是因为我不想被对方摆布,希望有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

其实车马费并不少,一些记者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甚至比合法工资还多,谁又会跟钱过不去。本来就收入少,还不拿这部分的,就更加困窘了,据我观察,我很多财新同事都不太宽裕,痛并快乐着。

不拿车马费还有另一大好处,那就是对方至少在心底对你有一些敬意,往往会有意外收获,比如加深对方对你的信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拿我举例,有一次去人民大学开研讨会,签完到,帮导师打理会务的研究生就往我手里塞信封,我说不用了谢谢,对方脸上还写满了意外。我记得那是一个午后,开会时这位研究生坐我对面,阳光刚刚好,斜穿过窗户,洒在她的长发上,我是看醉了。那天大老远跑去原本还心有不快,又在校园里迷路迟到,这位姑娘便打电话来催,便有了她的号码,工作上本就与他们学院联系密切,自然加了微信。后来她告诉我,当天我是唯一不拿红包的参会媒体人,这事给她留下很好的印象,再加上我询问在场官员一个关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问题,姑娘当时正在看此书,也还聊得来。她又与我同年同月生,还是广东人,与中山大学出身的我有很多共同话题,接着发现双方都很喜欢羽毛球和游泳,我也就顺理成章地收获了一段北京爱情故事。只可惜这段缘分因姑娘出国等原因最终画上句号,与主题无关,按下不表。

我想说的是,媒体的现金收入或许是很少的,但其对人力资本的增值却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取舍,还得看你的价值偏好。在我看来,对于一些处在没有养家育子迫切压力阶段的年轻人,一段时间的媒体工作经历会颇有意义,至少可以大大地增长阅历,结识一生至交,并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一些作品。【南都传媒公开课】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热门资讯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